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授时历》昼夜时刻制度考——以出土元刻本汉文《授时历》残页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特定日期下标注昼夜时刻,用来指导漏刻改箭是唐宋以来形成的具注历日传统。因不同时期历法采用的纪时与漏刻制度而形成不相一致的注记规律,历书是关于漏刻改箭制度最直接的证据。黑水城和敦煌出土元刻本汉文《授时历》具注历日残片保留有昼夜刻和日出入辰刻信息,为元代《授时历》漏刻制度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可以检验传统漏刻与术数典籍的记载,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元代《授时历》昼夜时刻制度与特点。
作者
何伟凤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出处
《西夏学》
2022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关键词
授时历
漏刻
昼夜时刻
历日
元代
分类号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汪小虎.
南宋官历昼夜时刻制度考[J]
.科学与管理,2013,33(5):40-43.
被引量:3
2
陈美东,李东生.
中国古代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9(1):47-61.
被引量:11
3
陈美东.
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4):6-10.
被引量:10
4
汪小虎.
元代孙逢吉《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新探[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35(4):446-458.
被引量:3
5
张培瑜,卢央.
黑城出土残历的年代和有关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2):170-174.
被引量:9
6
郝军军.
黑水城出土M1·1287[F68:W1]残历考[J]
.敦煌研究,2019(3):93-96.
被引量:1
7
邓文宽.
莫高窟北区出土《元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岁(1368)具注历日》残页考[J]
.敦煌研究,2006(2):83-85.
被引量:4
8
陈美东.
论我国古代冬至时刻的测定及郭守敬等人的贡献[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2(1):51-60.
被引量:11
9
汪小虎.
敦煌具注历日中的昼夜时刻问题[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32(2):129-13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张培瑜.
黑城新出天文历法文书残页的几点附记[J]
.文物,1988(4):91-92.
被引量:9
2
郭治中,李逸友.
内蒙古黑城考古发掘纪要[J]
.文物,1987(7):1-23.
被引量:23
3
邓文宽.
敦煌古历丛识[J]
.敦煌学辑刊,1989(1):107-118.
被引量:10
4
陈美东.
中国古代太阳视赤纬计算法[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6(3):213-223.
被引量:1
5
张培瑜,卢央.
黑城出土残历的年代和有关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2):170-174.
被引量:9
6
李银姬,景冰.
朝鲜奎章阁本的《授时历立成》[J]
.中国科技史料,1998,19(2):73-77.
被引量:7
7
邓文宽.
传统历书以二十八宿注历的连续性[J]
.历史研究,2000(6):173-175.
被引量:9
8
邓文宽.
敦煌三篇具注历日佚文校考[J]
.敦煌研究,2000(3):108-112.
被引量:9
9
罗祎楠.
孙逢吉《职官分纪》成书史事考略[J]
.史学月刊,2002(9):42-46.
被引量:2
10
陈美东.
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4):6-1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38
1
肖尧.
登封四丈高表与圭表测影[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4):75-82.
被引量:2
2
趙貞.
中古曆日的整體特徵及影響[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4(1):61-73.
3
唐振贵,向姝恒,罗锦坤,胡蓉.
中国历史计时本体构建——以回归历史语境的日内计时为基点[J]
.数字人文研究,2021,1(2):51-62.
4
贺艳珍,段海龙.
简述蔡邕在天文方面的贡献[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109-112.
被引量:2
5
李勇.
明嘉靖六年《大统历》历书的气朔推步精度[J]
.天文学进展,2011,29(2):218-227.
6
滕艳辉,唐泉.
宋代时间测量与计算[J]
.时间频率学报,2012,35(1):57-64.
被引量:1
7
孙小淳.
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2):143-154.
被引量:10
8
汪小虎.
明代颁赐王历制度考论[J]
.史学月刊,2013(2):31-41.
被引量:10
9
汪小虎.
元代颁历制度述略[J]
.科学与管理,2012,32(5):25-30.
被引量:4
10
汪小虎.
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1):18-26.
被引量:4
1
赵江红.
黑水城出土《台司妙纂选择元龟》刻本残页考[J]
.国学学刊,2023(1):54-58.
被引量:1
2
冉景中,Hou Jian.
“月宿历”研究——兼论《龟策列传》宋元王之梦占[J]
.孔学堂,2019,6(3):29-42.
被引量:1
3
饶宗颐.
论天水秦简中之“中鸣”、“后鸣”与古代以音律配合时刻制度[J]
.简牍学研究,1998(1):1-3.
被引量:2
4
武家璧.
论半坡彩陶盆的天象图式[J]
.文博,2020(3):37-47.
5
胡其伟.
试论嬭加编钟的时代与曾楚关系[J]
.江汉考古,2022(6):75-79.
6
唐强.
出土秦至汉初《质日》类文书检讨[J]
.出土文献,2023(1):93-106.
被引量:1
7
朱国平,黄苑.
西周厉王、宣王纪日铭文的区分[J]
.考古与文物,2022(5):55-63.
8
张懋学,万安伦.
从早期印品遗存看雕版印刷术的起源[J]
.现代出版,2023(1):105-113.
被引量:8
9
陈道贵.
“稀闻阁报”与“昼漏声稀”--《紫宸殿退朝口号》别解[J]
.古典文学知识,2022(2):134-139.
10
尹松鹏.
武王伐商过程与克商日再证——以《礼记·乐记》为线索的讨论[J]
.人文论丛,2022(1):189-197.
西夏学
202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