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抖音的传播偏向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探讨抖音的传播偏向问题,以媒介环境学为出发点,从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次探析抖音的特征,发现抖音具有具象化偏向、美化偏向以及算法偏向,且抖音的这些传播偏向会带来弱化人的主体性、制造社会焦虑以及破坏信息环境生态等负面影响。
作者
彭慎敏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New Media Research
关键词
媒介环境
短视频
传播偏向
抖音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建磊.
短视频消费体验的复杂感受及其影响因素[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3):24-33.
被引量:6
2
柯泽,宋小康.
从“镜中我”到“雾中我”:虚拟现实中社会互动的畸变与理论危机[J]
.新闻与写作,2021(8):75-83.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蒲小波.
自我欺骗、自尊与情绪自传体记忆的关系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4):56-62.
被引量:8
2
方征.
消费体验研究概览[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7):73-74.
被引量:7
3
周晓虹.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
.社会科学,2008(4):46-53.
被引量:305
4
张一兵.
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J]
.江汉论坛,2008(9):23-29.
被引量:86
5
康艳.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51-154.
被引量:3
6
孙黎.
基于用户黏性的我国期刊App发展策略研究——以App Store里的期刊App为例[J]
.中国出版,2013(10):35-38.
被引量:22
7
刘涛.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J]
.当代传播,2013(3):13-16.
被引量:50
8
徐晟.
社会赞许性的争议、应用与展望[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2-160.
被引量:13
9
彭兰.
美图中的幻像与自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2):14-18.
被引量:69
10
屈援,李安.
商业性体验与艺术性体验——基于满意度模型的电影消费体验探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4):56-6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45
1
李秋艳.
我国短视频研究的研究热点及主题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2014-2022)[J]
.新闻传播,2024(2):36-38.
2
徐瑞萍,孔湘莹.
数字孪生虚拟空间的伦理审视[J]
.探求,2024(4):100-107.
3
韩莹.
符号互动理论视域下关于“发疯文学”的若干思考[J]
.数字出版研究,2023,2(S02):137-141.
被引量:1
4
刘汭雪.
从库利“镜中我”理论看辅导员自媒体形象定位[J]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2(1):203-210.
5
温凤鸣,解学芳.
短视频推荐算法的运行逻辑与伦理隐忧——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2):160-169.
被引量:81
6
苏涛,彭兰.
虚实混融、人机互动及平台社会趋势下的人与媒介——2021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
.国际新闻界,2022,44(1):44-60.
被引量:49
7
杨红荃,方星.
职业启蒙教育缓解角色焦虑的社会互动理论分析[J]
.职教论坛,2022,38(4):37-44.
被引量:11
8
单琪,王亚莘.
从策展到隐蔽:“云端交往”中的自我呈现[J]
.东南传播,2022(4):101-105.
被引量:1
9
姜红,龙晓旭.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微信运动中的个体生活与数字交往[J]
.现代出版,2022(3):11-20.
被引量:14
10
徐佳.
现代性与“个体化”表达——基于网络流行语的学理分析[J]
.今古文创,2022(30):120-12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2
1
吕培瑶.
关于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综述[J]
.时代教育,2010(4):109-109.
被引量:14
2
杜涛,王欢.
“进步”的幻象: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1):76-81.
被引量:13
3
韩娜.
社交媒体对政治传播影响的研究——基于批判的视角[J]
.新闻记者,2015(8):81-86.
被引量:16
4
张劲松.
探究5G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J]
.中国报业,2020(16):14-15.
被引量:2
5
陈家喜,刘美琳.
众声喧哗,政治如常:社交媒体驱动下的西方民主幻象[J]
.江汉论坛,2021(1):49-55.
被引量:5
6
温旭,倪黎.
西方数字文化霸权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21(2):101-107.
被引量:13
7
姜铭.
新媒体时代数字自我的呈现与认同建构——以朋友圈的使用分析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7(10):13-15.
被引量:2
8
庄学香.
移动短视频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如何实现“流量重构”[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1):31-33.
被引量:6
9
许玉萍.
“强化”与“弥散”:社会化媒体下的全景监狱[J]
.视听,2021(12):190-192.
被引量:6
10
崔宇良.
媒体大脑下媒体新闻生产智能化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2):32-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徐露,曹雨佳,赵桢娴,都家兵.
5W视角下唐山抗疫报道短视频宣传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23(1):74-78.
2
赵佳璇,王建,王劲松.
“预制Vlog”现象的心理机制与社会影响——跨学科领域的纵向思考[J]
.社会科学前沿,2025,14(1):123-133.
1
刘德寰,孟艳芳.
媒体边界的模糊:从消费者行为视角看信息传播趋势[J]
.编辑之友,2022(6):47-51.
被引量:2
2
吴瑶,刘佳慧.
用媒介环境学视角解读有声阅读与听觉文化回归[J]
.中国广播,2021(10):39-43.
3
匡野.
短视频智能推荐算法技术的社会影响与规制路径[J]
.中国编辑,2021(9):28-28.
被引量:22
4
李振广.
蔡英文执政六年带给台湾社会焦虑沮丧愤怒[J]
.两岸关系,2022(5):29-30.
5
陈昌凤,吕婷.
“去蔽”的警示:算法推荐时代的媒介偏向与信息素养[J]
.中国编辑,2022(5):35-39.
被引量:28
6
常江,何仁亿.
新闻生态理论:缘起、演变与前景[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2):101-110.
被引量:10
7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J]
.党课参考,2022(11).
8
吕尚彬,黄荣.
论智能媒体演进的复杂性维度[J]
.山东社会科学,2022(2):125-133.
被引量:5
9
李正柏,邵培仁.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J]
.当代传播,2022(2):21-24.
被引量:2
新媒体研究
202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