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提升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引领力的三大策略

Three strategies to enhance leading power of mainstream discourse in cyberspa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话语权力平台,已经成为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碰撞交锋的关键场域。随着传统传播权力格局的日渐消解,社会主义主流话语在网络空间不时陷入失语、失声、失踪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应当从展现话语本体的美学底蕴、推进传播图像的立体布展以及萃取古今文化的话语精华,赋予网络空间主流话语"颜值";通过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涵养主流话语主体的专业素养以及促成回归日常生活的话语转向,强化网络空间主流话语"言值";通过强化学理支撑、彰显情理温度以及发挥治理效能,深化网络空间主流话语"理值",从而全力提升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引领力。
作者 武豹 余建军
出处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哲学语境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AHSKY2017D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7

  • 1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24
  • 2葛南.浅议主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8-70. 被引量:5
  • 3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 4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 5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 6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 7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破败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8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未来的社区》 (La comunita che viene).都灵:Einaudi,1990年版.
  • 9《未来的社区》(The Coming Community),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10黑格尔.《美学讲稿》(Vorlesungen uber die Asthetik).《理论文集》(Theorie Werkausgab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Suhrkamp,1970年版,第13卷,第25期.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