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活”的新文化运动史——评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面对新文化运动这一众说纷纭的话题,研究者的眼光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指向。不同于以往种种卓见宏说的整体性视角,袁一丹在《另起的新文化运动》(以下简称“《运动》”,引文只标注页码)中更倾向于往细处、深处看,更注重在历史的缝隙处发掘隐匿于整体图景结构深处的内面乃至暗面。
作者
梁翠琴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1期387-396,共10页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关键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
新文化运动
整体性视角
发掘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周策纵.
我所见五四运动的重要性[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3):7-7.
被引量:3
2
袁一丹.
绣花针与狼牙棒[J]
.文艺争鸣,2018(9):64-66.
被引量:1
3
翟业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忧思[J]
.粤海风,2010(1):77-78.
被引量:3
4
王奇生.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
.近代史研究,2007(1):21-40.
被引量:155
5
罗志田.
本事与言说的纠缠——再论复调的“五四”[J]
.中共党史研究,2020(6):119-133.
被引量:7
6
桑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J]
.学术月刊,2020,52(5):163-184.
被引量:13
7
罗志田.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
.近代史研究,1996(4):120-152.
被引量:34
8
李怡.
开拓中国“革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建构现代大文学史观[J]
.探索与争鸣,2015(2):69-74.
被引量:12
9
郜元宝.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2):1-25.
被引量:55
10
钱文亮.
“史学化”还是“历史化”: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2):129-142.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洪子诚.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J]
.南方文坛,2002(4):20-22.
被引量:30
2
陈独秀.
《新青年》宣言[J]
.报刊荟萃,2005(5):1-1.
被引量:8
3
洪子诚.
“当代文学”的概念[J]
.文学评论,1998(6):39-49.
被引量:84
4
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6(5):175-186.
被引量:32
5
罗厚立.
历史记忆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J]
.读书,1999,0(5):37-45.
被引量:10
6
欧阳江河.
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J]
.花城,1994,0(5):197-208.
被引量:47
7
杨扬.
重返文学史——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新期待[J]
.上海文学,1992,0(4):72-77.
被引量:1
8
李杨,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J]
.文学评论,2002(3):21-33.
被引量:105
9
赵园,钱理群,洪子诚,吴晓东,贺桂梅,赵京华,吕晴,秦弓,田禾,范家进,赵稀方,杨联芬,段美乔,牧阳一.
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1-4.
被引量:37
10
董秋英,郭汉民.
1949年以来的《新青年》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1(6):218-245.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23
1
尹航.
一体化背景下概念史研究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6):51-54.
2
孙太.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及其编撰思想嬗变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3):211-221.
3
张道奎.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选择性表达——自由观念在民国初年的演变逻辑及其本土化进程[J]
.中国政治学,2022(4):121-146.
被引量:1
4
吴秀明.
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需要正视的八个问题[J]
.学术月刊,2021(1):161-171.
被引量:6
5
汤志辉.
“大文学史”视域下研究系与《时事新报·学灯》的再探讨——评陈捷新著《研究系与<时事新报·学灯>》[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355-359.
6
操慧,林丽.
“五四”前后成都的新报刊流通与新文化传播——以华阳书报流通处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136-152.
7
金星.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显”与“隐”——评李宗刚《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442-449.
8
操慧,夏迪鑫.
海报参与文学生活建构的媒介化进路与表征[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87-100.
9
张武军,邱迁益.
言论空间机制的探求与重返“五四”的可能——从王玉春的《五四报刊通信栏与言论空间建设研究》谈起[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0(3):326-342.
10
周月峰.
筑基础与造势力:五四前后“梁启超系”文化运动的政治面向[J]
.天津社会科学,2021(3):132-142.
被引量:2
1
戴若男.
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8):27-29.
2
聿刀.
月之暗面[J]
.花火(B版),2023(2):6-12.
3
陈颖,无(图).
伊黛尔・阿德楠:黑暗与光明如何共存[J]
.艺术与设计,2022(2):174-177.
4
马新亚.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乡土小说里的风景及其“暗面”[J]
.民族文学研究,2023,41(2):33-44.
被引量:3
5
王仕民.
牢牢掌握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科学规律[J]
.国家治理,2023(7):21-24.
6
朱宗友,李敏,刘凯.
回顾与前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3,32(6):1-9.
7
戚兴宇,韩松言.
教育生态视角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及优化路径——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和质性分析[J]
.民族学刊,2023,14(2):83-93.
被引量:1
8
聿刀.
飞驰的火车[J]
.花火(B版),2023(5):91-9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