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管腔上皮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非管腔上皮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与分子亚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IDC女性患者130例,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管腔上皮型组40例(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和非管腔上皮型组90例(ERBB2型与Basal-like型)。采用二维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特征差异;并比较以上两组超声征象与分子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非管腔上皮型组肿块直径≥2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钙化灶以及血流Ⅲ级比例均高于管腔上皮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IDC内部回声、边缘、微钙化灶以及血流分级等超声特征存在差异(P<0.05),其中ERBB2型微钙化程度、Basal-like型血流Ⅲ级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超声图像以肿块直径大、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程度高以及血流丰富为主要特征,且其超声征象与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并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IDC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依据。
出处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9期2891-2894,共4页 Moder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基金 江西省卫健委科技计划(课题编号SKJP22021790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110

共引文献20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