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阶层结构·符号隐喻·现实品格:科幻电影的反乌托邦辩证法 被引量: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反乌托邦已经成为近年来科幻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倾向,即通过对未来社会的灾难想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反讽,尤其注重从人物、情节、空间的细节塑造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末世图景。隐喻基于可类比的叙事逻辑,为反乌托邦科幻电影剖析阶层对立的痼疾提供了深入议题肌理的内驱力,丰富了其在类型化创作中的批判深度与审美品格。这不仅是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有力注脚,也为拓宽我国科幻电影的创作维度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作者 路鹃 付砾乐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119,128,共9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G时代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网络安全引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BXW108)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论研究项目“当影像撞上新闻:影像中的记者形象与媒介伦理观建构”(项目编号:记协科研字2020[001])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6

  • 1赵静蓉.创伤记忆:心理事实与文化表征[J].文艺理论研究,2015(2):110-119. 被引量:45
  • 2姚文放.“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6(5):157-166. 被引量:59
  • 3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第164页.
  • 4理查德·罗蒂 李幼蒸译.《哲学和自然之镜》[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98页.
  • 5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 6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 7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 8托马斯·沙兹,周传基、周欢译.《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1版,第72页.
  • 9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 10达德利·安德鲁.《电影理论概念》,郝大铮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共引文献78

同被引文献77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