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及与术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比较两组患儿的检出率、影像学表现及术后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高位、中位、低位检出率分别为92.31%、100.0%、100.0%。对照组患儿高位、中位、低位检出率分别为69.23%、60.0%、100.0%。观察组患儿高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位、低位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横断位和矢状位耻骨直肠肌、括约肌发育情况均为位置越高发育越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宽度<0.15、肛门失禁率46.15%;B组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宽度>0.15、肛门失禁率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可有效提高检出率。MRI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相对宽度<0.15的患儿,术后发生肛门失禁的风险高,预后差。
出处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8-50,共3页
Qingha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