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分行与五四时期新诗形式的建构 被引量:7

Line Arrangement as a Formal Feature of New Poems During the May-4th Movemen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分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形式标志,是现代诗歌取代连书型书写传统的古典诗歌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之一。现代诗歌分行的滥觞,接受了西方科学思潮与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书面呈现形式,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参与了现代诗歌分行的形式建构;分行与现代诗歌节奏的形成密切相关,诗行的变化是诗歌节奏变动的形象图谱;分行是现代诗歌视觉图像美感的主要呈现形态,拓展了诗歌艺术视觉感官空间;分行顺应了现代汉语主谓结构的叙事形态,是体现现代诗歌结构意义的重要手段,是现代自由体诗体建构的主要方式,是诗歌现代转型,走向形式自由与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对五四时期新诗分行的理论考察与艺术实践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路径选择,对中国新诗艺术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 王泽龙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项目批准号16ZDA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44

  • 1曹明海.论对文学意蕴的解读发掘[J].齐鲁学刊,1997(2):35-40. 被引量:2
  • 2朱徽.中英诗歌中的“张力”[J].外语学刊,1990(3):35-41. 被引量:4
  • 3王光明.自由诗与中国新诗[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61-172. 被引量:14
  • 4郭萌,乔晓燕.英语自由诗体内在节奏表现手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76-79. 被引量:2
  • 5姜璐.系统科学新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 6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01页.
  • 7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 8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朱自清全集》第三卷,第17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9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页.
  • 10[1]叶朗.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馆,1980.

共引文献64

同被引文献10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