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信任概念内涵构成和心理机制的理论探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总基调和主旋律,为推动民族信任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背景。民族信任作为衡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其研究进展直接影响着民族学等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的本土化构建。通过概述国内外民族信任概念、心理机制、培育措施等关键理论成果,尝试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信任的概念内涵构成和心理机制新框架。新概念框架包含“熟人-陌生关系”和“人际-群际自我归类”两个维度,新心理机制遵循“共同内群体—人际信任—群际信任—共同内群体”的积极循环逻辑,包含“去范畴化”“突显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转换策略,体现出“人际信任—群际信任”的良性互动以及内外身份的相互转化过程。以新概念和心理机制框架的视野,提出民族信任研究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构建中国民族学等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
出处 《民族论坛》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Minzu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16ZDA231) 包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包头市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2024-yb39)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高质量发展专项“内蒙古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调查研究”(2024EY27) 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路径研究”(2022JBZD018)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二级参考文献226

共引文献5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