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1—2015年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Zhou Zuore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1世纪以来,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向多维度深入开展。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人的关系,尤其是周作人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复杂联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批值得关注的成果。其中,周作人与儒释道思想研究是其中的热点与重点,周作人与民间宗教研究也有收获。一、周作人与儒家思想在对周作人与儒家思想关系的考察中,研究者梳理了周作人的中庸范畴论,探讨了儒家思想对周作人的影响,论述了周作人的儒家言说。
作者
魏丽
林会娟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上海鲁迅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周作人
传统文化研究
儒释道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文学思想
范畴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8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1
胡辉杰.
贵族与平民——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8(4):37-42.
被引量:3
2
胡辉杰.
载道与言志——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二[J]
.鲁迅研究月刊,2009(1):43-50.
被引量:3
3
胡辉杰.
人情与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三[J]
.鲁迅研究月刊,2009(2):52-58.
被引量:3
4
范历.
新与旧的矛盾和冲突——周作人儒家入世哲学在现实中的尴尬和悲剧[J]
.鲁迅研究月刊,2006(4):81-84.
被引量:1
5
韩靖.
周作人“道义之事功化”思想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5):48-52.
被引量:2
6
符杰祥.
成也气节,败也气节?——周作人救亡时期的气节思想与失节问题辨正[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80-84.
被引量:2
7
林分份.
知识者“爱智之道”的背后——一九三○、四○年代周作人对儒家的论述[J]
.文学评论,2013(2):129-137.
被引量:6
8
哈迎飞.
论周作人的道家立场[J]
.贵州社会科学,2008(7):114-118.
被引量:3
9
席建彬.
“隐逸”的一种限度——试论20世纪20-30年代周作人的“隐逸”转向[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7-10.
被引量:2
10
许海丽.
论周作人的隐逸倾向及其影响[J]
.泰山学院学报,2010,32(5):26-3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18
1
高恒文.
读《管锥编》《谈艺录》札记[J]
.文艺理论研究,2001(6):82-86.
被引量:1
2
任继愈.
论儒教的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1980(1):61-74.
被引量:65
3
高恒文.
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J]
.鲁迅研究月刊,1996(11):40-46.
被引量:10
4
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J]
.学术月刊,1987,19(10):41-48.
被引量:6
5
魏良.
忠节的历史考察:秦汉至五代时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5,32(2):119-130.
被引量:21
6
陈思和.
关于周作人的传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216-231.
被引量:28
7
汪晖.
循环的历史 读钱理群著《周作人传》[J]
.读书,1991,0(5):21-29.
被引量:3
8
黄乔生.
鲁迅、周作人与韩愈——兼及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评价[J]
.鲁迅研究月刊,2004(10):25-38.
被引量:7
9
许建平.
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以万历十九年夏至二十四年夏为论述中心[J]
.文艺研究,2004(6):51-58.
被引量:4
10
《文学杂谈》.《文学的前途》.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10月.
共引文献
38
1
李炜.
重探鲁迅日文作品之“意”——以“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为中心[J]
.中国比较文学,2023(4):121-137.
被引量:2
2
魏创世.
“本性”与“情理”:周作人对霭理士“自然”性学思想的接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171-183.
被引量:2
3
张朕.
“章太炎与鲁迅”研究历史述略[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4):203-216.
4
李金龙.
“情理”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命运走向[J]
.华中学术,2022(1):136-143.
5
张弓.
思想守旧?思想解放?——以章炳麟为例看五四运动与思想解放[J]
.传承,2019(3):23-28.
6
钟祥宇.
朱希祖文史观念的变革——以人际交往为视角[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4):19-32.
被引量:2
7
张磊.
论陈白尘《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J]
.江汉论坛,2008(10):99-101.
被引量:2
8
肖向明.
论鲁迅和周作人“鬼民俗”的记忆与想象[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6):86-90.
被引量:1
9
王明丽.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黄绣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2):107-112.
被引量:3
10
黎保荣,罗丽仪.
“物之雅”与“物之哀”——梁实秋与周作人散文文风之比较[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158-160.
1
浦海.
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
.装备维修技术,2021(21):0383-0383.
2
董红兰.
映射的扩张与提升[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5(2):5-7.
3
姚卫群.
古印度的句义论与古希腊的范畴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4):109-115.
被引量:1
4
林昭.
“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传统暨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人文论丛,2020(1):469-473.
5
李小花.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大事记[J]
.人文论丛,2020(1):474-487.
6
李松,张士闪.
学术对话: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J]
.乡村论丛,2021(1):27-33.
上海鲁迅研究
202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