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海洋生物毒素多数由海洋藻类产生,少数鱼类和贝类组织内也有。这类化学结构和毒理性质新颖的活性物质,通过Na+、Ca2+等离子通道发挥药理作用。本文就在海洋生物毒素来源及分类、毒理作用及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
周宁
黄莉冰
叶晓莹
冯顺基
机构地区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
出处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25-427,共3页
Lingn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A040406004)
关键词
海洋生物毒素
海洋药物
离子通道
毒性
应用
分类号
R282.7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1
1
蔡俊鹏,程璐,吴冰,宋志萍.
鱼腥藻毒素及其检测、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
.水利渔业,2006,26(3):3-6.
被引量:7
2
许东晖,巫志峰,梅雪婷,许实波.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2004,23(1):54-56.
被引量:4
3
谭淼,吉永华.
神经毒素对电压门控钠通道受体靶点的变构调制[J]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19(4):264-267.
被引量:2
4
周玉,王哲.
作用于钠通道受体的海产源神经毒素研究概况[J]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36-40.
被引量:10
5
蔡滨欣,郭玉峰,张智,张黎明.
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的海洋生物毒素[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6):423-426.
被引量:1
6
李祺福,欧阳高亮,鲍仕登,洪水根.
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海洋药物,2002,21(2):22-25.
被引量:18
7
唐慰慈.
海洋生物中的抗肿瘤物质[J]
.中草药,1985,16(2):35-41.
被引量:2
8
邴晖,高炳淼,于海鹏,胡远艳,朱晓鹏,长孙东亭,罗素兰.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新进展[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78-85.
被引量:17
9
孟宪梅,卢士英,阎东明,柳增善.
石房蛤毒素研究及应用进展[J]
.食品科技,2010,35(8):150-154.
被引量:10
10
张一,傅军,施益民,王穗暖,杨伊林,周岱.
脑室内注射河豚毒素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0):783-78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31
1
苑宝玲,陈一萍,郑雪琴,刘会娟,曲久辉.
高铁-光催化氧化协同去除藻毒素的研究[J]
.环境科学,2004,25(5):106-108.
被引量:24
2
周玉,王哲.
作用于钠通道受体的海产源神经毒素研究概况[J]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36-40.
被引量:10
3
林秋金,罗素兰,彭世清,长孙东亭.
ω-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2005,24(4):41-48.
被引量:10
4
杨银书,刘增加.
低分子肿瘤抑制物研究概况[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5,16(5):234-236.
被引量:2
5
蔡俊鹏,程璐,吴冰,宋志萍.
鱼腥藻毒素及其检测、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
.水利渔业,2006,26(3):3-6.
被引量:7
6
陈伟华,王志强,韩禹宏.
A-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2006,18(4):373-379.
被引量:6
7
袁多多,王春光.
M-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2006,18(5):502-506.
被引量:2
8
马健会,李晖.
μ-芋螺毒素——高特异性钠通道阻滞剂[J]
.生命的化学,2006,26(6):508-510.
被引量:6
9
黄军,严美姣,陈国宏.
河豚毒素的起源及其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6):998-1000.
被引量:32
10
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临床生化检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68
1
张锦宏,王莉冰,邹文旺,蔡茂荣,陈锦钟,林巧妹.
漳州市2018—2023年海洋生物毒素监测结果[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4,30(1):5-8.
2
杨晓燕.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概况及其作为新药之优势[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2(4):33-36.
3
张松山,李庆鹏,靳静,哈益明.
麻痹性贝类毒素常规检测分析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3):763-769.
被引量:8
4
荣辉,林祥志.
海藻非蛋白质氨基酸的研究进展[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3,35(3):52-57.
被引量:5
5
韩小贤,崔承彬,刘红兵,朱天骄,顾谦群,李冬,温江妮.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的分级组合筛选[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38-42.
被引量:13
6
史大永,韩丽君,贺娟,石建功,范晓.
松节藻抗肿瘤活性[J]
.中草药,2005,36(2):229-233.
被引量:5
7
李明泽,高世勇,邹翔,季宇彬.
海洋药物药理作用的研究[J]
.药品评价,2005,2(3):161-164.
被引量:4
8
王淑民,管华诗.
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2006,25(6):56-61.
被引量:12
9
谢海伟,代建国,金刚,郭勇.
鲎源抗菌肽的研究及其潜在应用价值[J]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3):530-533.
被引量:6
10
代建国,余斌,谢海伟,郭勇,金刚.
鲎源抗菌肽的制备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163-1167.
同被引文献
49
1
郑仁锦,林守二,卢嘉丽,杨艳,黄宏南,蔡茂荣.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12):1154-1157.
被引量:4
2
Ting-Jun FAN,Li-Hui HAN,Ri-Shan CONG,Jin LIANG.
Caspase Family Proteases and Apoptosis[J]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37(11):719-727.
被引量:116
3
邴晖,高炳淼,于海鹏,胡远艳,朱晓鹏,长孙东亭,罗素兰.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新进展[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78-85.
被引量:17
4
袁建辉,誉倩文,杨慧,唐焕文.
作用钠离子通道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及检测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41-1543.
被引量:1
5
邵碧英,高兴,杨方,陈文炳,缪婷玉,彭娟.
河豚毒素DNA适配子的筛选与结构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2):137-143.
被引量:9
6
郭萌萌,吴海燕,薛瑞宇,谭志军,李兆新,翟毓秀.
磷酸酶抑制比色法快速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毒素[J]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6):263-267.
被引量:3
7
Yun ZHANG.
Why do we study animal toxins?[J]
.Zoological Research,2015,36(4):183-221.
被引量:23
8
石琛,刘美玲,王丽坤.
赤潮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15,17(11):210-210.
被引量:4
9
杨斌,石华先,钟秋平,鲁栋梁,林美芳.
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2016,31(1):1-10.
被引量:4
10
郑仁锦,李榕珊,黄宏南,杨艳,李鑫,华永有.
福建省市售水产品中河豚毒素及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J]
.职业与健康,2016,0(17):2367-237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吴益春,王晓煜,苏满,祝世军,周勇,罗海军,郭海波.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海洋生物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1(5):36-41.
被引量:6
2
岳立达,雷苏文.
贝类毒素食物中毒研究综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37(5):689-691.
被引量:8
3
李金倩,尚欣瑞,彭蕾,樊哲哲,马裕清,黄宁,孙铭娟.
海洋生物毒素的损伤机制[J]
.生命的化学,2023,43(11):1742-1749.
被引量:1
4
张文杰,秦亦如,谢佐菲,马安萍,丘静静,林佐侃,何嘉恒,杨展鸿,戎伟丰,吴邦华.
血液中生物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职业医学,2024,51(5):575-580.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陈锦钟,洪舒萍,张锦宏,蔡茂荣,林艺鸿.
一起食用泥螺引起的疑似贝类毒素中毒暴发事件调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8):1231-1234.
被引量:1
2
贺娇,孙金芳,杨欣,周萍萍,张磊,李建文,余小金,曹佩.
我国沿海地区市售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及膳食暴露的空间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8):1166-1173.
被引量:3
3
张锦宏,王莉冰,邹文旺,蔡茂荣,陈锦钟,林巧妹.
漳州市2018—2023年海洋生物毒素监测结果[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4,30(1):5-8.
4
刘岑,王金荣,段二珍,赵红月.
核酸适配体技术对砷的检测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4):9582-9589.
被引量:2
5
王运选,李春爱,黎承,石慧,肖文琳.
贝类食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J]
.现代食品,2022,28(1):182-187.
被引量:1
6
王晓煜,劳敏军,胡慧利,周勇,吴益春,邓尚贵,胡艺,于瑾.
核酸适配体比色传感器快速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2):136-142.
被引量:2
7
陈振东.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运用浅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23(3):121-123.
被引量:5
8
陆羚子,刘婷,吴俣,倪鲁波,蒋玲波,唐雷鸣.
水体中蓝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生物化工,2023,9(1):155-157.
9
兰义洋,洪麟,许炳雯,孙秀艳,葛祥武,李欣灿,张琳,田彩云,班玉洁,孙程鹏,曹际娟.
牡蛎基体麻痹性贝类毒素GTX1-4标准样品的研制[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3,33(1):81-88.
被引量:1
10
萧金长,陈剑雄,宾超鸿,李庆权,何结仪.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J]
.中国食品工业,2023(5):77-79.
1
姜明磊.
数控加工参数优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南方农机,2020,51(23):118-118.
被引量:2
2
苏博源,刘岩,薛彦宇,张严.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的凹叶木兰和中缅木莲抗肿瘤活性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9,36(4):337-344.
被引量:5
3
彭文静,张红梅.
人工智能在肿瘤影像中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2020,18(21):2173-2177.
4
郭诗曼,冯启.
链格孢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20,48(17):9-12.
被引量:13
5
吴兰,刘畅,王琛.
食品添加剂2,3-丁二酮的毒性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62-63.
被引量:4
6
戴德慧,胡伟莲.
栗树类芽孢杆菌S3胞外粘多糖毒理安全性评价[J]
.中国酿造,2020,39(6):79-83.
被引量:1
7
田颖.
畜禽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J]
.新农业,2020(24):12-13.
被引量:5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