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熙宁年间,北宋朝廷拟增设中书门下属官以解决中书之务不清之弊。所谓“宰属”,是指历史上的中枢机构属官。王安石提出宰属应是有权分工处理政务,能接受宰相咨询、顾问的中层官员。而神宗等人坚持防范宰属假借中枢权力,主张宰属职能应为监督吏员与管理机构运作。王安石主政时,中书检正官实现了他对宰属的设想,扩张了中书门下的权力。神宗亲自掌握政局后,将检正官的职能调整为监督机构运行。元丰改制中,三省属官的职能设计贯彻了神宗的意志。至南宋,为迅速应对军事和财政压力,以检正、都司为宰属的情况又回到加强中枢机构能力的思路。宰属成为宋人习用的概念,中枢中层官员也稳定存在于中枢机构中,影响着中枢权力的形态。
出处
《传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5-89,共15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宋中枢体制的形成和演变研究”(19CZS0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