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可持续性研究——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体验各地特色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更是日渐昌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经济增长总值不断上升,其中一部分归功于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然而文化旅游开发在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涉及可持续问题。本文立足于民族学的视角,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探求文化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众多旅游模式中的一种,认为其加深旅游业开发层次,又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旅游开发与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
森巴提·赛力克
机构地区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第1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区域旅游
文化旅游
可持续性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马骍.
关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6):126-130.
被引量:17
2
李忠斌,文晓国.
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广西民族研究,2012(4):177-184.
被引量:26
3
宗晓莲.
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2):22-25.
被引量:137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钟洁,陈飙,杨桂华.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85-90.
被引量:17
2
王静.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J]
.学术探索,2004(7):48-51.
被引量:19
3
彭秀国.
我国旅游景区安全问题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10).
被引量:8
4
薛群慧,邓永进.
论民俗风情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行为特征[J]
.贵州社会科学,1998(5):47-51.
被引量:11
5
窦开龙.
民族旅游学:一门亟待构建的交叉学科[J]
.消费导刊,2008,0(7):183-183.
被引量:5
6
刘超祥.
民族旅游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9):84-85.
被引量:10
7
车婷婷,肖星,黄栋.
西北地区县域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
.甘肃农业,2005(2):44-44.
被引量:6
8
李旭东,唐莉.
真实性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游客的观点——对四川羌族、藏族、摩梭族村寨的调查[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3(3):67-68.
被引量:18
9
杨忠实,文传浩.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J]
.思想战线,2005,31(5):83-87.
被引量:15
10
王生鹏,何智奇.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构想[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57-6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74
1
匡卉,郑欣.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战略及其传播现象[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40-50.
被引量:15
2
李巧巧.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表述与重构[J]
.运河学研究,2022(1):231-242.
3
黄振华.
民族旅游文教功能体系的开发实践——基于当代青年“家国情怀”培育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21,36(4):42-46.
被引量:2
4
王芳,黄远水,吴必虎.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J]
.旅游学刊,2021,36(2):92-103.
被引量:45
5
吴子俊.
视频平台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建构过程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9):15-18.
6
罗洁璐.
栖息在文化与旅游之间——《印象·丽江》(雪山篇)纪实访谈与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12,25(2):105-109.
被引量:4
7
金瑞静.
同源异流:鼓舞与武舞的耦合与传承变迁——基于腰鼓与武术套路的比较[J]
.体育与科学,2014,35(6):47-50.
8
周星.
旅游产业给少数民族社会带来了什么?[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66-70.
被引量:13
9
周慧颖,吴建华.
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4,19(6):88-92.
被引量:32
10
彭顺生.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J]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3
1
张茜.
浙江武义俞源村俞氏宗祠价值要素探析[J]
.南方建筑,2010(3):82-85.
被引量:4
2
李文相.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洪铁城[J]
.建筑,2004(9):94-94.
被引量:1
3
张淑娟.
生活理性视域下的辽西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J]
.满族研究,2017(4):18-2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梁辉.
蒙古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163-165.
1
陈永乐.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J]
.农家参谋,2019(22):233-233.
被引量:3
2
张琦.
升级现有文化旅游业,开拓文旅新局面[J]
.神州,2020,0(9):297-297.
3
景秀艳,符小洪.
产城互动、宜业宜居——福州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对策[J]
.城市建筑,2020,17(1):75-77.
被引量:3
4
黄小芬,刘奚尖.
龙胜红瑶服饰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19,0(28):84-86.
5
王美玲.
黄南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三区建设”[J]
.各界,2020,0(8):114-114.
6
李琳琳.
藏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20(2):16-23.
被引量:30
7
羊绍全.
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途径——以左江流域花山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2):33-36.
被引量:3
8
张锦.
花山岩画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2):26-28.
被引量:3
9
王明星,赵鑫,侯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区域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以韶关市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2020,41(1):63-66.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