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发酵工程。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
王小萍
齐桂年
尹旭敏
刘巧林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茶学系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48-4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酶工程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5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4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1
1
谭振初,毛清黎,贾海云,殷建平,杨耀松.
利用外源天然酶提高红碎茶品质研究初报[J]
.福建茶叶,1990(2):18-21.
被引量:15
2
毛清黎,彭继光,贾海云,谭振初,曾洪涛.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Ⅲ.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制茶效应研究[J]
.茶叶通讯,1991(4):14-18.
被引量:16
3
游小清,王华夫.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J]
.茶叶科学,1994,14(1):70-70.
被引量:28
4
丁兆堂,王秀峰,于海宁,沈生荣.
茶多酚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茶黄素组成及其化学发光分析[J]
.茶叶科学,2005,25(1):49-55.
被引量:15
5
[5]Sarathchandra TM,Upalipd,Arulpragasam PV.Progress towards the commercial propagation of tea by tissue culture of Camellia sinensis[J].SLJ Tea Science,1990,59 (2):62-64.
6
刘德华,周带娣.
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Ⅱ.腋芽微繁殖和叶微繁殖技术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A11):589-599.
被引量:19
7
张建华,毛平生,彭火辉.
茶树的组培快繁技术初探[J]
.蚕桑茶叶通讯,2003(4):32-33.
被引量:17
8
成浩,王玉书,杨素娟,王立.
培养基组分对茶树悬浮培养细胞儿茶素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5,15(2):111-116.
被引量:11
9
袁弟顺,林丽明,孙威江,林金科.
不同品种茶树愈伤组织的培养与茶氨酸的积累[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78-181.
被引量:19
10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高其康,陈大明.
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茶叶科学,1998,18(1):21-27.
被引量:75
二级参考文献
125
1
王小萍,齐桂年,尹旭敏,刘巧林.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7(6):48-49.
被引量:1
2
岳志芹,王伟继,孔杰,戴继勋,王清印.
AFLP分子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4,14(5):88-93.
被引量:29
3
赵爱春,鲁成,李斌,普孝英,周泽扬,向仲怀.
家蚕AFLP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绿茧基因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4,31(8):787-794.
被引量:15
4
周兆斓,朱祯.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进展,1994,14(4):18-24.
被引量:56
5
范代娣,俞俊棠,魏东芝.
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通透率的测定[J]
.生物工程学报,1994,10(2):114-117.
被引量:12
6
王文,凌发瑶,施立明.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Ⅱ.银额果蝇的起源和分化[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4,21(4):263-274.
被引量:16
7
裴颜龙,邹喻苹,尹蓁,汪小全,张志宪,洪德元.
矮牡丹与紫斑牡丹RAPD分析初报[J]
.植物分类学报,1995,33(4):350-356.
被引量:68
8
尹佟明,黄敏仁,朱立煌.
利用显性分子标记和F_1群体进行林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J]
.生物工程进展,1996,16(4):12-16.
被引量:16
9
梁红建,刘敏,钟志宇,吴应祥,李文彬.
中国部分兰花品种RAPD分析[J]
.园艺学报,1996,23(4):365-370.
被引量:63
10
汪小全,邹喻苹,张大明,洪德元,刘正宇.
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中国科学(C辑),1996,26(5):436-441.
被引量:130
共引文献
343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11
2
葛秀秀,关雪莲,沈红香,田晔林,于建军,张妍,郭蕾.
四种耐寒植物的RAPD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26-27.
被引量:1
3
刘开华,李耕,邬全喜.
现代生物技术在软饮料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饮料工业,2004,7(3):6-9.
被引量:2
4
钟兴刚,谭正初,宁静,常硕其,刘淑娟.
不同外部环境条件对测定茶多酚影响的研究[J]
.福建茶叶,2008,31(4):22-23.
5
罗军武,施兆鹏.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2000,4(S1):102-107.
被引量:4
6
Yamaguchi Satoshi.
Discrimination of Wild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Camellia sp.) Using RAPD Marker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10):1105-1110.
被引量:1
7
马建强,姚明哲,陈亮.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0,30(5):329-335.
被引量:16
8
程小毛,王璇,黄晓霞.
茶树EST-SSRs信息分析[J]
.北方园艺,2011(10):108-111.
被引量:2
9
王友生.
显脉金花茶无菌体系建立及增殖培养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73-77.
被引量:10
10
王斌,江和源,张建勇,王岩,黄永东.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J]
.茶叶科学,2010,30(S1):521-526.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8
1
程柳,汤浩如.
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0-1963.
被引量:17
2
江昌俊.
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48-354.
被引量:7
3
蔡海云,江昌俊,王朝霞,宛晓春.
诱导茶树成熟胚培育成幼苗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7,24(2):21-23.
被引量:5
4
段运裳.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7,30(2):7-9.
被引量:6
5
黄亚辉.茶树茎尖培养研究初报,1992(02).
6
黄亚辉.茶树组织培养的现状,1990(04).
7
杨盛美,唐一春,汪云刚,张俊.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25-29.
被引量:8
8
黄红芳,刘德华,欧阳华君,王丹,陈则夷,向博文.
贮藏时间对不同品种茶籽子叶组织培养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112-1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建华,毛平生,彭火辉.
茶树的组培快繁技术初探[J]
.蚕桑茶叶通讯,2003(4):32-33.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小萍,齐桂年,尹旭敏,刘巧林.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7(6):48-49.
被引量:1
2
王友生.
显脉金花茶无菌体系建立及增殖培养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73-77.
被引量:10
3
程柳,汤浩如.
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0-1963.
被引量:17
4
江昌俊.
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48-354.
被引量:7
5
蔡海云,江昌俊,王朝霞,宛晓春.
诱导茶树成熟胚培育成幼苗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7,24(2):21-23.
被引量:5
6
段运裳.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7,30(2):7-9.
被引量:6
7
杨盛美,唐一春,汪云刚,张俊.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25-29.
被引量:8
8
陈菁,赖钟雄,孙威江,郭玉琼.
乌龙茶品种武夷名丛成年材料的离体培养Ⅰ.成年树茎段无菌系的建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3):257-263.
被引量:2
9
黄红芳,刘德华,欧阳华君,王丹,陈则夷,向博文.
贮藏时间对不同品种茶籽子叶组织培养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112-114.
被引量:2
10
胡洪沙,唐琳.
崇庆枇杷茶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北方园艺,2012(5):122-124.
被引量:1
1
王小萍,齐桂年.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茶业通报,2007,29(2):63-64.
2
曾佳.
生物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5,35(12):14-14.
被引量:2
3
黄挽疆.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
.时代农机,2016,43(1):113-113.
4
冯绍隆.
对二十一世纪贵州茶学研究的思考[J]
.贵州茶叶,1998,26(1):31-33.
5
袁祖丽,刘秀敏,李华鑫,孙晓楠.
应用于茶学领域的植物生物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90-4893.
被引量:2
6
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
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5,28(2):24-26.
被引量:2
7
赵凯,王晓华.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2003,14(4):342-345.
被引量:6
8
夏春镗.
白色农业—21世纪农业的活跃领域[J]
.现代农村,2000(1):41-41.
9
杨淑芳.
酶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2008(4):19-23.
被引量:4
10
张莉,邹冬生,苏以荣.
微生物资源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143-145.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