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沟通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3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6-27,共2页
Truth Seeking
参考文献8
-
1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J].学术月刊,1999,31(12):77-88. 被引量:114
-
2[德]哈贝马斯著.张傅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
3[3]李普赛特著,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4[4]阿尔蒙德等著,曹沛霖等译.必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5[12]亨廷顿著.第三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
6[6]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7孙立平.集权·民主·政治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1989(3):5-15. 被引量:40
-
8王国剑.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62-6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59
-
1冯恺,杨润宇.人脸识别信息处理中“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的区分审查[J].东南法学,2022(1):18-35. 被引量:7
-
2张洪武.政治合法性与协商民主[J].党政干部学刊,2020(6):19-25.
-
3刘力.天命、德运与民生信仰——秦帝国择取“五德终始”说的内在理路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4(2):91-99.
-
4白素屏.论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以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1):75-77. 被引量:1
-
5王明文,朱强.法的合法性问题初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4):27-32. 被引量:2
-
6王庆利.论执政能力建设的合法性维护意蕴[J].社科纵横,2005,20(1):24-25.
-
7张颖举.试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基础[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4):96-97. 被引量:1
-
8戴木才,彭隆辉.政治正当性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J].伦理学研究,2012(4):60-73.
-
9徐九仙.新经济政策: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8(6):128-132.
-
10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02-114. 被引量:55
同被引文献28
-
1钱子健.我国政治沟通中的信息失真刍议[J].探索(浙江),1989(3):8-12. 被引量:1
-
2孙立平.集权·民主·政治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1989(3):5-15. 被引量:40
-
3尹利民.农村政治沟通的理论与实践论纲[J].社会主义研究,2002(6):100-102. 被引量:8
-
4杨宝兰.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52-54. 被引量:8
-
5柳文思.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对党群关系的影响及其完善举措[J].甘肃理论学刊,2006(1):23-25. 被引量:4
-
6张光辉.和谐社会视阈下政治沟通机制的建构——一种民主的微观机制的学理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5):35-38. 被引量:5
-
7向加吾,许屹山.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6(2):50-52. 被引量:17
-
8张立荣,冷向明.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与革新进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2):35-43. 被引量:40
-
9龙立军,姜子华.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的动力与困境[J].求实,2007(3):54-56. 被引量:2
-
10武建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地方政治沟通与互信机制探析[J].理论月刊,2007(7):29-3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康宏旭.网络在政治沟通中的角色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95-98. 被引量:4
-
2刘远柱.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9):81-86.
-
3陆士桢,郑玲,王丽英.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7):29-33. 被引量:27
-
4周丽.公共决策事件中引发的政治沟通问题探讨——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为例[J].科教文汇,2013(34):201-202.
-
5马涵慧.网络舆情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基于7.21北京暴雨事件的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6(11):247-247.
-
6莫文婷.互联网对公共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22):180-181.
-
7张静瑶.浅析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J].中国报业,2019(24):22-23.
-
8周培源.政治传播研究:概念、辨析与整合[J].青年记者,2014,0(06Z):29-30. 被引量:1
-
1仲全维.某些领导干部“人气”何以不旺[J].领导科学,2001(11):27-27.
-
2刘树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唐山经济,2004(8):8-10.
-
3王欣婷.试论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J].学理论,2005(10):8-9.
-
4林左鸣.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J].现代国企研究,2012(12):64-65.
-
5王志强.积极主动争取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J].中国统一战线,2011(9):59-59.
-
6编者的话[J].国际政治科学,2006(1):5-6.
-
7柳德让.一四一团开展“单独两孩”政策落实情况调查[J].兵团工运,2015,0(9):40-40.
-
8苏宁.县乡人大工作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口[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83-83.
-
9殷书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领导之友,2002(5):14-15. 被引量:2
-
10李海.浅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及其法理依据[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6):106-10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