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农村的地地道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来说,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是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殷实富足,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物质前提.二、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关键.三、农民人际关系的整合与重构,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基础.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和谐乡村社会构建的艰难一环.
作者
宁晓菊
机构地区
南华工商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8,共4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和谐乡村社会
农村经济
农民素质
农民人际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1
[2]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陈惠雄.
市场经济与浙江的和谐乡村社会模式[J]
.农业经济问题,2003,24(3):62-67.
被引量:9
3
宫希魁.
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J]
.财经问题研究,2003(2):56-63.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浙江省统计局.2001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31号).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2001年8月15日
3
郑志耿,陈惠雄.股份合作经济通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
4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1991年版
5
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6
黄有光.<快乐福利人本主义——与黄有光院士的有关讨论>[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1).
7
陈惠雄.
共产主义理论与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7):11-1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8
1
陈静,何兴贵.
透过乡镇财政压力析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创新[J]
.改革与战略,2007,23(8):79-81.
2
齐磊,魏龙泽,蒋致洁.
农民成为我国最大弱势群体的成因思考[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9-10.
被引量:1
3
许武育.
城乡发展失衡现状分析及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63-164.
4
甫永民.
关于农村企业化与“三农”问题的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74-76.
被引量:2
5
甫永民,赵福春.
“三农”问题的新探索——农村企业化[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15(4):102-105.
被引量:2
6
陈永正,陈家泽,屈锡华,余阳,汪欢欢,吕萌萌.
乡级财政:扩张冲动与自筹制度[J]
.经济学家,2004(4):104-108.
被引量:6
7
张文和.
论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4):95-98.
8
谭明方.
和谐农村社会关系 整体解决“三农”问题[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47-50.
9
杨晶照,方子节,赵茂辉.
浅析瑞丽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劣势及对策[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4):492-497.
被引量:3
10
陈武元.
关于“三农”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2004(10):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袁振华.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J]
.决策探索,2006(04A):20-21.
被引量:1
2
郭振宗.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及对策[J]
.理论学刊,2007(10):72-75.
被引量:13
3
阳信生.
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与政府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36-41.
被引量:32
4
蔡勇志,黄跃东,戴云,郭铁民.
以社区化推进农村“六大员”制度创新[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2):31-35.
被引量:2
5
郭泽保.
构建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42-46.
被引量:11
6
丁友良.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舟山渔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
.农村农业农民,2009(11):56-59.
被引量:6
7
王占益.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推动新农村建设[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26-128.
被引量:3
8
焦存朝.
主体视阈下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的思考[J]
.学理论,2010(15):76-77.
被引量:6
9
马勇霞.
延伸法律监督触角 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J]
.人民检察,2010(16):21-2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熊昌茂.
现阶段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43-4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林健.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76-79.
被引量:16
2
彭澎.
基层治理变革:转型期农村发展的新趋势[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18-25.
被引量:14
3
李承辉.
农民的“分散性”现状与“合作化”发展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3-25.
4
孙艺兵,刘建芳.
苏南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以苏州为例[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43-47.
被引量:3
5
韩芳德,马梅英.
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探研[J]
.兰州学刊,2012(9):217-218.
被引量:1
6
周学馨,黄小梅.
农村社会管理研究现状及管理创新探讨[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20-23.
被引量:2
7
刘静.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改革的创新点以及对策[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6):73-73.
8
戴传利.
安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探讨[J]
.理论建设,2013,29(3):23-26.
9
邵云娜.
环太湖地区撤村转居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以常州市为例[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41-44.
被引量:2
10
宋仕平,秦瑛,徐静.
多元主体共治: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化选择——基于宜昌市仓屋榜村“一二五”治理模式的分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50-56.
被引量:6
1
陈幼华.
建设和谐乡村与村干部的责任[J]
.农业考古,2006(3):65-67.
2
阿依努尔.帕孜.
乌苏市机采棉与手摘棉效益分析及评价[J]
.农机科技推广,2015(6):39-40.
3
蒲凌涛.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之我见[J]
.甘肃农业,2003(7):59-59.
4
魏露苓.
日本学者片山刚教授来农史研究室进行学术交流[J]
.农业考古,1999(3):325-325.
5
李映强.
持续性施肥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南方农村,2001,17(4):22-24.
6
张冬梅,孙亚宁.
创新农村水利工作机制与构建和谐乡村探讨[J]
.山西水利,2007,23(4):8-9.
7
曹健民,张庆霞.
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创新问题思考[J]
.甘肃农业,2001(4):40-43.
被引量:3
8
李雪松,闫冠宇.
灌区产权界定与管理体制创新[J]
.水利发展研究,2008,8(7):18-22.
9
王小静,韩美,周冬子.
济南市区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5):420-422.
被引量:1
10
潘龙岭.
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J]
.南方农业,2014,8(07X):83-85.
被引量:3
农业考古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