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主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研究汉语亲属词的方法进行宏观概述,并就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
岳嫣嫣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出处
《南方论刊》
2008年第8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亲属词
研究方法
述评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1
李斐.
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及进展[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82-86.
被引量:1
2
王琴.
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7-88.
被引量:10
3
郑伟,张晓勤.
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96-99.
被引量:7
4
汤云航,赵淑芬.
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21(3):36-40.
被引量:15
5
卞成林.
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4):46-50.
被引量:16
6
岩田礼.
汉语方言“祖父”“外祖父”称谓的地理分布——方言地理学在历史语言学研究上的作用[J]
.中国语文,1995(3):203-210.
被引量:42
7
贾彦德.
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的语义特点[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1):7-14.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韩劢,莫雷.
分类研究中的原型与样例观[J]
.心理学探新,2000,20(2):12-16.
被引量:15
2
陈其光.
华南一些语言的清浊对转[J]
.民族语文,1991(6):1-11.
被引量:11
3
张积家,陈俊.
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J]
.社会心理研究,2001(4):25-30.
被引量:21
4
奥德里古尔.历史和地理可以解释某些语音上的发展[J].语言研究,1959,(4).
5
文明英 马加林.“临高话”及其轻唇音声母浊化问题[A]..成都:民族语文研究[C].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
6
许宝华 陶寰.上海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7
叶群岑.苏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
潘悟云.汉台关系词中的同源层探讨[J]..纪念李方桂教授百年诞辰暨中国历史语言学研讨会(美国,西雅图)论文[C].,2002..
9
芮逸夫.伯叔姨舅姑考[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1949,(14).
10
刘丽虹,王才康,莫雷.
认知心理学归类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1998,21(6):540-543.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96
1
潘佳佳.
汉语“屎”“粪”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
.汉字文化,2024(17):10-14.
2
王芝清.
汉语拟亲属称谓词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216-217.
被引量:3
3
陈佳.
从汉语血缘亲属称谓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
.语言研究,2002(S1):77-82.
被引量:14
4
秋谷裕幸.
吴语处衢方言中的闽语词──兼论处衢方言在闽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J]
.语言研究,2000,20(3):99-106.
被引量:7
5
梁冬青.
“鼎”“镌”“锅”的历时演变及其在现代方言中的地理分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4):23-26.
被引量:8
6
甘勇.
浅谈古今排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90-93.
7
王文胜.
“蜘蛛”的地理语言学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70-74.
被引量:4
8
时波.
汉英亲属称谓的对比及其翻译策略[J]
.铜陵学院学报,2005,4(2):95-97.
被引量:6
9
黎艳萍.
“孙子的子女”及“孙子的孙子女”的方言称谓词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1):9-11.
10
郑献芹.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5):181-18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09
1
刘慧.
社会变迁与亲属称谓的发展[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37-38.
被引量:2
2
康月惠.
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的功能[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48-50.
被引量:2
3
申文娟.
英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1):97-98.
被引量:4
4
和发源.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称谓[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6(2):38-44.
被引量:9
5
韩忠太,彭多毅.
汉文化对基诺族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
.云南社会科学,1995(6):73-78.
被引量:8
6
李绍明.
川滇边境纳日人的族别问题[J]
.社会科学研究,1983(1):96-101.
被引量:18
7
杜玉亭.
从基诺族的调查探索血缘家庭遗迹[J]
.世界历史,1982(5):43-47.
被引量:4
8
庞子朝.
舅姑称谓的起源与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9(5):123-127.
被引量:3
9
陈富国.
多维标度法的理论与方法[J]
.心理科学通讯,1990,13(4):38-42.
被引量:24
10
刘遂海.
摩梭的母系家庭和阿夏婚姻探源[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40-4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肖二平,张积家.
亲属结构理论及对摩梭人亲属关系研究的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82.
2
肖二平,张积家,王娟,林娜.
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比较[J]
.心理学报,2010,42(10):955-969.
被引量:29
3
崔占玲,刘烨,张积家.
基诺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及其成因[J]
.心理科学,2012,35(4):916-920.
被引量:13
4
张翠玲.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分析——以“姑”和“姨”的发展演变为例[J]
.文教资料,2014(7):28-30.
5
龙紫薇,喻锦.
近十年来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210-2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张积家,马利军.
论终极责任及其心理机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0-119.
被引量:1
2
王娟,张积家,刘翔,肖二平,和秀梅,卢大克.
彝族人、白族人的亲属词概念结构——兼与摩梭人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54.
被引量:19
3
张积家,王娟,邓碧琳,肖二平.
摩梭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3):60-65.
被引量:1
4
张积家.
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繁荣——民族心理学专栏前言[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39-1144.
被引量:14
5
蔡笑岳,罗列,何伯锋.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状况[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45-1151.
被引量:13
6
肖二平,张积家.
从亲属词分类看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89-1200.
被引量:15
7
赵宁.
圣杯原则与摩梭人的母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1):65-69.
8
张积家,王娟,肖二平,和秀梅.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J]
.心理学报,2013,45(8):825-839.
被引量:15
9
和秀梅,张积家.
利用民族院校的优势 打造民族心理研究的高地[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4):38-42.
被引量:2
10
和秀梅,张积家.
充分发挥民族院校优势 积极开展民族心理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3,24(6):50-56.
被引量:6
1
张军民,王骁勇.
对俄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解读[J]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1):87-89.
2
支亚琴.
浅析汉语亲属词发达的原因[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53-153.
3
白静茹.
汉语方言语音研究方法述评[J]
.语文研究,2009(4):38-45.
被引量:3
4
方清明.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述评[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1):37-39.
被引量:2
5
姚敏.
浅论华文教学中的汉语亲属词问题[J]
.太原大学学报,2008,9(3):138-140.
6
钮西来,王晗.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10-113.
被引量:1
7
彭增安.
批评语篇分析方法述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59-161.
被引量:7
8
卢培培.
汉英亲属语义场对比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109-112.
被引量:1
9
赵永刚.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走向[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90-93.
被引量:2
10
赵钟淑.
近二十年汉语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研究综述[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77-79.
南方论刊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