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十个课题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分期研究是青铜器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由于青铜器的演变是多线的,分期还必须与分域相结合。根据当前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中国青铜器的产生、青铜器铭文的起源、商末青铜器、商至西周的荆楚青铜器、西周厉王以下青铜器、长江下游青铜器、秦国青铜器、青铜器上的巴蜀文字和汉初青铜器的研究,都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
作者
李学勤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57-61,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关键词
青铜器
分期研究
青铜器铭文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李学勤.
作册般铜鼋考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5(1):4-5.
被引量:43
2
李学勤.
郭家庄与斗鸡台——从卣的关联看殷周文化异同[J]
.学习与探索,1999(3):126-128.
被引量:3
3
礼县博物馆,礼县秦西垂文化研究会[编],祝中熹.秦西垂陵区[M]文物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陈梦家.
西周铜器断代(五)[J]
.考古学报,1956(3):105-127.
被引量:37
2
李学勤.
郿县李家村铜器考[J]
.文物,1957(7):58-59.
被引量:16
3
李学勤.
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J]
.考古,1987(3):253-257.
被引量:50
4
李学勤.《拥篲集》[M].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317-319页.
共引文献
44
1
徐熠.
商周胄族考论[J]
.三代考古,2023(1):283-318.
2
陈英杰.
说■[J]
.三代考古,2018,0(1):316-329.
3
周宝宏.
作册般鼋“■”字献疑(外两篇)[J]
.古文字研究,2020(1):212-217.
4
孙亚冰.
论一版新见无名类卜辞中的“作册般”[J]
.古文字研究,2020(1):136-139.
被引量:1
5
蒋玉斌.
作册般鼋与麦方尊“(歺又)(赞)”字合证[J]
.古文字研究,2018(1):212-215.
6
蘇建洲.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考釋四則[J]
.简帛,2012(1):65-78.
7
李学勤.
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J]
.文物,2005(9):59-65.
被引量:63
8
王世民,王泽文,陈久金,张培瑜,罗琨,黄天树,彭裕商.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J]
.文物,2005(10):68-74.
被引量:5
9
宋镇豪.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J]
.中国历史文物,2006(1):10-18.
被引量:48
10
杜金鹏.
偃师商城第八号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J]
.考古,2006(6):43-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学勤.
三星堆文化与西南丝绸之路[J]
.文明,2007(7):42-43.
被引量:4
2
施劲松.
论我国南方出土的商代青铜大口尊[J]
.文物,1998(10):47-54.
被引量:21
3
乌恩.
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J]
.考古学报,1985(2):135-156.
被引量:35
4
李学勤.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J]
.文物,1981(9):7-12.
被引量:54
5
李学勤.
古越阁所藏青铜兵器选粹[J]
.文物,1993(4):18-28.
被引量:17
6
李学勤.
商青铜器对西土的影响[J]
.殷都学刊,1987,8(3):2-7.
被引量:13
7
李学勤.
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J]
.文物,1982(1):38-43.
被引量:40
8
李学勤.
《帝系》传说与蜀文化[J]
.四川文物,1992(S1):13-17.
被引量:14
9
李学勤.
“兵避太岁”戈新证[J]
.江汉考古,1991(2):35-39.
被引量:21
10
李学勤.
非中原地区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东南文化,1988(5):78-8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齐秀芝,贺雪梅.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中国青铜器可视化分析[J]
.包装工程,2022,43(10):396-406.
被引量:6
2
宋亚飞,陈民镇.
李学勤先生与巴蜀文化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2024,34(1):78-8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白玛曲珍,胡乃军.
知识图谱视角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可视化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22,22(2):348-355.
被引量:9
2
张云彦,张少楠,邢博.
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及文创设计应用[J]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3
潘荣涛,贾尚宏,戴慧.
国内古建筑火灾防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建筑与文化,2024(4):204-206.
4
刘晓丽,姜郭霞.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紫砂研究动态及趋势分析[J]
.中国陶瓷工业,2024,31(4):91-98.
5
刘美善,钟苏晓,黄怡铃,毕秋莹,艾彤,杨青林.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青铜器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东方收藏,2024(8):66-69.
6
范硕,杨雪儿,马一心,谢雯,祝成炎,张红霞.
商周青铜纹样的演变及其文化映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4(1):104-111.
1
王宏,权敏,向丽君.
浅谈新发现的几件秦国青铜器[J]
.文博,2013(4):25-28.
被引量:1
2
刘莹莹.
从秦国器物的艺术特点看秦人的进取精神[J]
.长安学刊,2010(4):1-3.
3
刘道军.
古蜀王蚕丛考辨——蚕丛实为蟾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46-48.
被引量:3
4
徐咏平,赵明.
古玺印分域图说[J]
.中国书画,2003,0(6):34-41.
5
刘秋瑞.
河南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及其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10-13.
6
冯广宏.
巴蜀文字的期待(八)[J]
.文史杂志,2005(2):50-56.
被引量:6
7
冯广宏.
巴蜀文字的期待(七)[J]
.文史杂志,2005(1):8-13.
被引量:2
8
刘道军.
蜀王蚕丛考辨[J]
.东南文化,2007(5):49-54.
被引量:1
9
盧震京先生來函——討論圖書分類法問題[J]
.文物,1951(2):60-63.
10
杜定友.
做好圖書的登記、檢查和移交工作[J]
.文物,1953(12):142-150.
中国史研究
200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