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8-128,121,共2页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
-
1吴万里,肖依平.多写写运动员的另一面[J].新闻爱好者,2004(7):37-37. 被引量:1
-
2王庆华,杨春荣.山东省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5-6. 被引量:4
-
3刁晓芦,张笑梅,曹永平.浅议运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J].安徽体育科技,1995,0(1):22-25. 被引量:2
-
4张海燕.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1994,0(3):17-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韩梅,张连.我国现行体育法修改与完善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115-119. 被引量:4
-
2孙茂君,朱海燕.我国体育赛事法律纠纷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1):22-25. 被引量:2
-
3孙茂君,马宁,朱海燕.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422-427.
-
4王桢.运动员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17-122. 被引量:2
-
5孙茂君,杨娜,王丽莉.北京市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2):19-22. 被引量:5
-
6郑丽,曹丽,寿在勇.论“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在校受教育权的弱化与回归[J].体育与科学,2014,35(2):101-104. 被引量:5
-
7周学政,曲莉,谢晓雪.运动员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9):41-42.
-
8魏嘉希.关于运动员受教育权的若干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6):133-134.
-
1杜晓萍,程志清,董敏辉,闫红光,张海平.第一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9(3):63-63.
-
2周筠,大跑.对老师“不满”,怎么沟通[J].祝你幸福(最家长),2016,0(6):23-23.
-
3焦建国.套路不等于武术[J].武当,2011(6).
-
4李代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J].祖国(建设版),2014(9):204-204. 被引量:2
-
5健康秘笈之合理饮食[J].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2009(11):4-5.
-
6汤如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195-195. 被引量:13
-
7陆素根.对初中体育课中“反常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0):54-56.
-
8李小伟.让教育和体育共促青少年全面发展——写在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之后[J].中国学校体育,2013,32(8):12-15.
-
9周明镭.角色转变[J].围棋天地,2011(9):102-102.
-
10丁春平.眼界决定世界——记美国尼克网校学员张雪[J].网球天地,2009(9):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