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工压裂井产能模拟研究
Simulation for the Productivity of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有限元法对人工裂缝进行了较仔细的刻划,用于描述裂缝宽度的网格尺寸为0.5~10.0 m,通过研究对比发现,模拟计算时对实际裂缝宽度的放大倍数对模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给出了影响程度;分析比较了人工裂缝为楔形和矩形的差别.假设裂缝内的导流能力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这些因素对裂缝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作者
刘振宇
郑宪宝
张应安
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3-57,共5页
JUSTC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A0313)
关键词
人工裂缝
低渗透油藏
有限元法
裂缝形态
分类号
TE31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郭建春,赵金洲.
水力压裂单井动态预测[J]
.钻采工艺,1996,19(1):23-27.
被引量:11
2
周望,谢朝阳.
大庆油田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2):34-37.
被引量:15
3
吴迪祥,刘忠春.
水力压裂垂直裂缝形态的数值模拟[J]
.石油钻采工艺,1991,13(4):57-61.
被引量:3
4
毕研斌,石红萍.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4):72-75.
被引量:17
5
杨秀夫,刘希圣,陈勉,陈志喜.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钻采工艺,1998,21(4):21-25.
被引量:6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叶芳春.
水力压裂技术进展[J]
.钻采工艺,1995,18(1):33-38.
被引量:19
2
陈元千,胡建国,张栋杰.
Logistic模型的推导及自回归方法[J]
.新疆石油地质,1996,17(2):150-155.
被引量:115
3
黄荣樽.水力压裂裂缝的起裂和扩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05).
4
(美)豪瓦德(G.C.Howard),(美)法斯特(C.R.Fast)著,付灿邦.油层水力压裂[M]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
5
李庆扬等.数值分析[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
6
陈勉,陈治喜,黄荣樽.
三维弯曲水压裂缝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9(S1):43-47.
被引量:4
7
谢朝阳,潘时景,王凤山.
薄夹层平衡限流法压裂完井技术[J]
.石油钻采工艺,1991,13(4):63-70.
被引量:5
8
胡建国.
油田压裂累积增产效果的测算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11(1):45-5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08
1
陈思源,刘浩,金衍,史爱萍,徐泉.
压裂支撑剂发展综述与展望[J]
.石油科学通报,2023,8(3):330-346.
被引量:9
2
孔繁玺.
二类油层化学驱阶段重复压裂井选井选层方法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1):57-63.
被引量:1
3
张天军,宋爽,刘超,王宁.
高河矿地面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及其识别方法[J]
.煤炭技术,2015,34(4):185-187.
被引量:8
4
陈勉.
我国深层岩石力学研究及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4):2455-2462.
被引量:34
5
陈昊,黄新文,张兴焰.
文东深层低渗非均质异常高压砂岩油田高效开发实践[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3):94-96.
被引量:6
6
于永波.
大庆长垣西部低渗透油田压裂工艺的改进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68-69.
被引量:10
7
聂学,张彬宇,邢金霞.
硅凝胶膜加弹力绷带联合应用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97-197.
被引量:5
8
于凤林,刘敏,侯继波,王有文.
高含水后期油井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方法探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47-48.
被引量:25
9
陈莉静,李宁,王俊奇.
高能复合射孔爆生气体作用下预存裂缝起裂扩展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91-93.
被引量:34
10
刘全喜,姚海晶,刘萍,相荣成,刘春利,蔡春梅.
压裂施工中暂堵剂用量计算方法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6):58-59.
被引量:9
1
屈静,赵立强,刘平礼,刘鹏飞.
污染地层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J]
.断块油气田,2006,13(4):41-42.
2
刘哲.
多氢酸技术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2):29-29.
3
郭友莲.
浅谈应用递减法计算采收率的重要性[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5):68-69.
4
王乐闻,刘四兵,王鹏,张勇.
沾化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6):26-29.
被引量:7
5
张宇轩.
不同原油粘度网格步长对稠油数模结果的影响[J]
.科技资讯,2011,9(6):52-52.
6
高俊,谢传礼,游少雄,张航,牟文龙.
纳米流体提高稠油采收率实验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4):108-110.
被引量:6
7
杨基和,姚致远,严明亮,陈良军.
废塑料制备燃料油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工艺研究比较[J]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14(3):12-14.
被引量:8
8
伍鸿飞,郑强,靳文博,田震,杨蕾,肖飞.
偏光显微法测定含蜡原油析蜡点的影响因素研究[J]
.广州化工,2013,41(20):61-63.
被引量:4
9
先进的NMR探测改进了墨西哥湾油田地层含烃评价效果[J]
.测井技术信息,2004,17(4):60-60.
10
周小平,孙雷,陈朝刚.
低渗透气藏水锁效应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05,12(5):52-54.
被引量:6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4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