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线性理论及其在地学上的若干应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非线性理论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和分形.深入理解这些概念,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和密切的关系.它们在从无序向有序和由有序向无序转化这一研究主题中有共同任务.而地学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非线性和不规则的,用非线性理论解决地学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
作者
李建彪
机构地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广东地质》
2004年第2期13-19,共7页
Guangdong Geology
关键词
自组织
混沌理论
协同学
耗散结构
分形
非线性
地学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黄定华.
非线性及其在几种经典地质过程中的表现与初步研究[J]
.现代地质,1994,8(2):223-228.
被引量:1
2
张拴宏,周显强.
断裂系统分形研究新进展[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20(1):84-88.
被引量:20
3
申维.
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地学应用[J]
.地质地球化学,2001,29(3):1-7.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黄定华.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中的非线性与动力学分析[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17(S1):77-86.
被引量:1
2
易顺民,唐辉明,龙昱.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体工程分类初探[J]
.地质科技情报,1994,13(1):101-106.
被引量:16
3
谢和平,W.G.Pariseau.
岩石节理粗糙系数(JRC)的分形估计[J]
.中国科学(B辑),1994,24(5):524-530.
被引量:87
4
易顺民,唐辉明.
活动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1):58-62.
被引量:49
5
沈忠民,冯祖钧,周光甲,王捷.
断层体系分维与油田分布[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1):73-78.
被引量:24
6
孙岩,陈祥云,勾佛仪.
破裂面分维数D值──结构面鉴定新指标[J]
.地学前缘,1995,2(1):112-112.
被引量:3
7
孙岩,万玲,张喜慧,勾佛仪.
新疆塔里木北部地区压、扭、张破裂面分维数D值测算[J]
.地质论评,1997,43(2):162-166.
被引量:20
8
周新桂,孙宝珊,刘金红.
辽河科尔康油田断裂分形特征与油气关系[J]
.地质力学学报,1997,3(1):81-87.
被引量:18
9
於崇文.成矿作用与耗散结构[J].地质学报,1987,64(4):336-349.
10
仪重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273.
共引文献
47
1
李彩霞,石培基,李再艳,李沛,赵武生.
河湟地区人水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0(4):361-365.
2
刘镇,周翠英.
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与破坏判据研究[J]
.岩土力学,2010,31(S2):131-137.
被引量:10
3
王从陆,李树清,吴超.
矿井通风系统与耗散结构理论[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11-13.
被引量:6
4
曹国金.
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动态[J]
.建筑技术开发,2005,32(5):40-44.
5
拉见措,秀措吉.
盆腔包虫病4例[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7):413-413.
被引量:1
6
韦力飞.
“最小的事”与“最严肃的处罚”[J]
.中国石化,2005(7):81-81.
7
李翠兰,许婧婧.
区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6):42-46.
被引量:6
8
韩素平,尹志宏,靳钟铭,赵建忠.
耗散结构理论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系统中的初探[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3):323-326.
被引量:7
9
宗自华,王驹,苏锐.
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断裂的分形特征——中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潜在场址[J]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6,23(2):107-113.
被引量:3
10
苏玉平,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梁玉杰.
分形理论在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4):563-569.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7
1
周秋蓉.
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思考[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2(2):20-23.
被引量:6
2
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煤田地质基础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
琚宜文,李小诗.
构造煤超微结构研究新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2):131-140.
被引量:33
4
闫海丰.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多地质因素线性回归分析[J]
.中州煤炭,2010(7):6-8.
被引量:16
5
韩军,张宏伟.
构造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
.煤炭学报,2010,35(7):1125-1130.
被引量:61
6
秦勇.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J]
.高校地质学报,2003,9(3):339-358.
被引量:95
7
张代钧,鲜学福.
煤大分子堆垛结构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5(3):56-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韦欢文,王政锦,刘凯,孟冯超.
浅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煤结构演化过程[J]
.企业技术开发,2013,32(4):35-37.
1
罗久里,徐叶邦,韩渭滨.
耗散结构及宏观协同学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J]
.国际地震动态,1991(3):27-30.
2
刘晓春,胡平.
地震预测研究中引入系统科学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
.华南地震,1991,11(1):88-91.
3
张一方.
地震预报和某些新的理论探索[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48-54.
被引量:3
4
罗久里,H·Haken.
宏观协同学与地震历史记录数据中概率规律的提取[J]
.大自然探索,1990,9(1):16-25.
被引量:2
5
王大兴,雷晓,潘存焕.
分形反褶积方法研究及应用[J]
.石油物探,1996,35(4):1-10.
被引量:5
6
黄润秋,许强.
非线性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基金,1996,10(2):79-84.
被引量:14
7
武芳,王家耀.
地图自动综合的协同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2001(8):24-25.
被引量:10
8
申维.
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地学应用[J]
.地质地球化学,2001,29(3):1-7.
被引量:29
9
汪富泉.
河流动力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及机制探讨[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4):1-4.
被引量:3
10
王让会.
且末绿洲的现状与发展──试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J]
.新疆环境保护,1996,18(4):19-23.
被引量:10
广东地质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