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出处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z1期9-11,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参考文献4
-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200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2邢贲思.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J].求是,2002(15):12-16. 被引量:9
-
3[6]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678
-
1沈铀.社会中间层——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崭新进路[J].行政与法,2007(12):147-149. 被引量:1
-
2李少斐.利益语境中企业党组织经济功能释放的优选路径[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2):46-49.
-
3尹世杰.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14-19. 被引量:16
-
4张红梅,李珍,王佳.和谐社会与和谐思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4-26. 被引量:2
-
5杨立新.文化建设要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求实,2006(z1):249-250.
-
6王影.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求实,2006(z2):1-2.
-
7贾永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1):224-225. 被引量:1
-
8李明生.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及其异化现象简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6,4(6):5-8.
-
9李聪明,毛凤萍.胡锦涛的亲民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唐山学院学报,2006,19(4):8-11. 被引量:1
-
10徐佩华.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认识[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7(4):24-26.
-
1雷弯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J].福建宗教,2001(6):14-17.
-
2以“三个代表”为指针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论坛,2001(4):1-1.
-
3余治平.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J].群众,2002,0(3):20-21.
-
4尹焕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0(3):9-10.
-
5崔岷.浅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J].党建论坛,2002(10):6-8. 被引量:1
-
6杨敏,陈宗海.从“七一讲话”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理论足迹[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11-12. 被引量:1
-
7唐之享.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坚持思想路线[J].理论视野,2002(4):4-6.
-
8本刊编辑部.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与“三个代表”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3):2-4.
-
9闻风.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论坛,2001(9):4-6.
-
10吴先满.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J].现代经济探讨,2001(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