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6-129,共4页
Population &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4
-
1胡峻岭,叶文振.台湾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3):22-25. 被引量:8
-
2郑真真,连鹏灵.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4(5):14-18. 被引量:22
-
3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家庭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5(3):17-21. 被引量:21
-
4王俊.论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56-60. 被引量:26
-
5黄平.重释教育的不平等性与社会分层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6):41-43. 被引量:8
-
6朱伟珏.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2006(5):106-117. 被引量:44
-
7翟振武,陈卫.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2007,31(1):19-32. 被引量:75
-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统计数字看世界高等教育[J].教育参考资料,2000,(1):14-16.
-
9http ://www. edu. tw/EDU_ WEB/EDU_ MGT/STATISTICS/ EDU7220001/gender/indexl. htm? open.
-
10陈卫,翟振武.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J].人口研究,2007,31(5):1-8.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曾毅.人口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人口研究,2009,33(5):8-22. 被引量:10
-
2翟振武,陶涛.低年龄人口数据质量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人口科学,2010(1):28-35. 被引量:11
-
3陈婉清.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探讨[J].调研世界,2010(8):11-13. 被引量:1
-
4唐美玲.“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J].青年探索,2010(6):5-10. 被引量:19
-
5王清清.中国性别传播研究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30-35.
-
6石人炳,江丽娜.性别偏好与性别选择性生育技术利用意愿——中国与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比较[J].人口学刊,2011,33(1):10-15. 被引量:7
-
7范真真.浅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2):111-113.
-
8李慧娟.新世纪我国未成年抚养度演变历程及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2(8):31-34.
-
9石人炳.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新特点--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3,37(2):66-72. 被引量:35
-
10曹萌,雷鹏,吴擢春.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地域差异[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162-166. 被引量:22
-
1许咏梅.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79-180.
-
2王云建.女童教育之困“困”在哪里[J].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06(6):42-43. 被引量:1
-
3历史上的教育大事(7月~8月)[J].山东教育,1996,0(Z2):3-3.
-
4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87%家长有焦虑情绪[J].中国德育,2016,11(13):4-4.
-
5徐长生,陈福翔.标准化题型不宜全盘否定[J].广东教育(综合版),1999,0(11):36-36.
-
6数字[J].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05(1):5-5.
-
7陈来娣.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04(11):21-21.
-
8冷鲜花.福彩牵手“春蕾女童”[J].商周刊,2005,0(35):76-76.
-
9王亚军.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122-122.
-
10愿我们共同为失学女童奉献一片爱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4(1):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