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的阶层化: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7
Different housing area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chances and challenges
出处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57,共3页
Urban Problems
共引文献75
-
1郭钦.我国城市社区变迁与社区阶层变化趋势[J].宁夏党校学报,2003,5(3):51-54. 被引量:1
-
2马西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贯通[J].中国民政,2001(4):20-23. 被引量:1
-
3马洁华.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6(18):158-159. 被引量:1
-
4马西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贯通[J].浙江社会科学,2001(6):87-91. 被引量:24
-
5李正东.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几个发展趋向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1(6):92-94. 被引量:13
-
6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5):72-76. 被引量:3
-
7谭昆智.论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与体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85-88. 被引量:5
-
8冷熙亮.国外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城市问题,2001(1):48-50. 被引量:15
-
9苗艳梅.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武汉市504户居民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1(1):36-41. 被引量:16
-
10范会芳.社区理论研究:桑德斯的三种模式[J].社会,2001,21(10):22-23.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70
-
1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1006
-
2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J].社会学研究,1998(3):61-72. 被引量:107
-
3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31
-
4舒萍.体育资源、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刍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4):127-128. 被引量:24
-
5赵克,徐卫华,黄文仁,王联聪,石岩,陆亨伯.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2):42-45. 被引量:14
-
6任海,王凯珍,肖淑红,赵书祥,陈国强.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5. 被引量:185
-
7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3):52-81. 被引量:252
-
8李晓蕴,朱传耿.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5):76-81. 被引量:13
-
9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多元类型及演化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6):47-52. 被引量:8
-
10闫丽娟.民族工作的社区化:城市化进程中协调民族关系的一种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22-12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7
-
1申亮,岳利民,肖焕禹.城市体育的新范式: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88-92. 被引量:43
-
2郝建梅.阶层型社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8):599-600.
-
3陈齐.社会分层视野下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供给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6):31-34. 被引量:1
-
4马祖琦.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建设关键问题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0(1):58-62.
-
5陈俊生.私人社区的开放政策——以空间正义为视角[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2):43-47. 被引量:1
-
6何晓斌,柳建坤.中国城市社区中的户籍隔离、群内互动与邻里信任分化[J].社会学评论,2021,9(6):100-117. 被引量:11
-
7李健,荣幸,李春艳.社区异质性对社区凝聚力的影响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2(1):92-10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65
-
1喻小红,贺清云,覃质斌,赵旭,徐美,付兰.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97-200. 被引量:7
-
2杨霞.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国体育圈”合作内容的研究[J].思想战线,2009,35(S1):175-177. 被引量:1
-
3任平,王家宏,陶玉流,董新光.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4):5-8. 被引量:34
-
4王家宏,任平,陶玉流,董新光.都市体育圈:背景、条件、意义和原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13-1015. 被引量:15
-
5徐向阳,张俊伟.体育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9-11. 被引量:5
-
6彭小松,朱文一.中国大型足球赛场现状及发展探究——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二)[J].世界建筑,2007(5):132-135. 被引量:2
-
7郑晓炎.体育运营城市中人居环境的文化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2007,26(2):13-16. 被引量:2
-
8张和江.从体育产业角度看“环太湖体育圈”的建设[J].内江科技,2007,28(12):77-77.
-
9熊飞,梁红军.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的若干问题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6):7-9.
-
10熊飞,朱梅新.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构建的理论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8-10.
-
1做文明的网民[J].网络传播,2012(6):4-5.
-
2王兵群.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理论观察,2005(1):104-105.
-
3马亚伟.情还在爱已远[J].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2(1):26-26.
-
4曾友祥,张洪林.流动人口家庭暴力与构建和谐社区预防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57-60. 被引量:2
-
5周世强.农民分化对城乡二元结构变迁趋势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1-2.
-
6曹基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方式刍议[J].湖南社会科学,1989(1):24-27.
-
7王芳.现代城市社区阶层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78-79. 被引量:3
-
8佟新.对中国城市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1-7. 被引量:12
-
9于沁.社区阶层化与社区社会资本——基于上海市抽样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2012(4):16-22.
-
10陈玲.消费结构研究——一种社会学分析视角[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