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手持式近红外仪Phazir实现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聚氰胺呈稳定的三角架结构,三个角的碳原子分别连接两个N原子和一个NH2。一般来说,C-N键的谱峰很难识别,而NH2的波动却是正好处于近红外区域,所以,可以据此对三聚氰胺进行近红外分析。近红外的检测原理决定了其主要用于定性检测,并且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偏重于定性应用。但是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已经被取代。
作者
王英
机构地区
德祥集团
出处
《食品安全导刊》
2008年第6期43-43,共1页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近红外
Phazir
手持式
MEMS
爆炸物
分类号
TS207.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8
1
栾伟.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宠物食品中三聚氰胺[J]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z1):285-286.
被引量:39
2
赵贵平.
LC/MS/MS法分析食品中的三聚氰胺[J]
.食品安全导刊,2008(6):42-42.
被引量:1
3
赵永彪,李自春,刘婷,宋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宠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J]
.分析试验室,2008,27(S1):190-192.
被引量:50
4
龚盛昭,程江,杨卓如.
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芦丁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B08):93-96.
被引量:15
5
张春牛,严国兵,郑云法.
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2006,25(1):77-79.
被引量:5
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9567-1997.工业三聚氰胺[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8
辜雪英,吴小花,仇满珍.
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研究[J]
.江西化工,2007,23(2):70-73.
被引量:53
9
倪沁颜.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J]
.福建分析测试,2008,17(1):57-59.
被引量:60
10
丁涛,徐锦忠,李健忠,沈崇钰,吴斌,陈惠兰,李淑娟.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蛋白中残留的三聚氰胺[J]
.色谱,2008,26(1):6-9.
被引量:134
引证文献
2
1
王永勤,林梅英,栾淑芹.
食品中三聚氰胺几种检测方法的进展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5):1190-1192.
被引量:5
2
陆艳霞,杨立刚,赵道远,杨明敏.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2009,28(10):1221-122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朱丽萍,孙建全,颜世敢.
三聚氰胺的毒性毒理及检测最新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2010,38(3):51-54.
被引量:9
2
肖静水,梁俊,彭安国,肖锡林,王丽华,刘慧君.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特性[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94-98.
被引量:8
3
于伟,吴伟伟,江国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J]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10(8):49-51.
4
涂追,许杨,季艳伟,陶勇.
三聚氰胺脱氨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2):234-238.
被引量:1
5
陈建波,王云飞,奚道珍.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
.农药,2011,50(7):479-481.
被引量:5
6
黄敏.
食品和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2011,36(11):301-305.
被引量:1
7
渠凌丽,周颖,权泰鹏,李强,祁雄.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1):2595-2597.
被引量:3
8
苏敏,杨娟,姚志扬,张学军,朱鸿儒,周春霞.
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
.江苏预防医学,2011,22(6):66-68.
被引量:3
9
杨远高,周光明,陈君,张丽贤.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泻速停颗粒中多酚类化合物[J]
.分析试验室,2013,32(3):10-13.
被引量:2
10
谢秀娟,邵鑫,张振新.
浊点萃取、荧光淬灭法测定痕量维生素B2[J]
.分析试验室,2013,32(6):16-19.
被引量:4
1
朱才,王乐凯,顾晓红.
应用8100型近红外分析仪测定玉米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0(5):18-22.
2
柴玉华,谭克竹.
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检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38-241.
被引量:22
3
卢德明,杨克英,郑存节.
用近红外仪快速测定油料及粕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分方法的探讨[J]
.中国油脂,1998,23(6):42-44.
被引量:3
4
蒋衍恩.
如何使用近红外仪实现面粉生产的过程控制[J]
.现代面粉工业,2010,24(6):18-20.
被引量:2
5
金同铭.
非破坏评价西红柿的营养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的近红外分析[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7(2):32-36.
被引量:17
6
周青梅.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啤酒行业中的应用[J]
.啤酒科技,2009(8):13-15.
7
郑安然,邵佩兰,郭晓丹,张丽芬,谢惠.
枣皮红色素结构初步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6,41(11):230-235.
被引量:11
8
王远辉,黎庆涛,卢家炯,黄康宁.
人工神经网络在制糖工业近红外分析中的应用展望[J]
.甘蔗糖业,2009,38(1):38-40.
被引量:1
9
六灌啤酒下肚飞跃900米深渊[J]
.奇闻怪事,2009(8):53-53.
10
韩东海,李鹏飞,王加华.
便携式近红外仪及其应用[J]
.世界农业,2008(4):66-67.
被引量:3
食品安全导刊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