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村两委”关系制约性因素的思考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村两委"关系已成为农村政治发展的一个公认难题。本文从利益博弈、乡镇干预、政治文化、法律政策的不同视角思考关于"村两委"关系的一系列制约性因素,希冀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某些启发性考量。
作者
赵恩朋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2期53-55,共3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
关键词
村两委
农村
村民自治
分类号
D267.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1
赵树凯.
乡村观察手记(二十四) 基层组织新格局与民主发展[J]
.中国发展观察,2007(5):45-46.
被引量:5
2
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农民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J]
.党建,2007(3):13-15.
被引量:3
3
党国英.
推进村民自治难在哪里?[J]
.南风窗,2002(19):38-39.
被引量:2
4
沈建梁.
论农村“两委会”关系紧张及对策[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1):66-69.
被引量:8
5
程同顺.
村民自治中的党“政”关系及其出路[J]
.调研世界,2001(10):20-25.
被引量:18
6
贺雪峰.
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J]
.开放时代,2000(11):62-67.
被引量:37
7
白钢.
村民自治与治道变迁[J]
.民主与科学,1999,0(1):19-2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赵恩朋.
关于“村两委”关系制约性因素的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20(2):53-55.
被引量:4
2
政策百答[J]
.乡镇论坛,2000(10).
被引量:1
3
白钢.
走出解决“两委”关系失衡问题的理论误区[J]
.中国民政,2001(10):30-32.
被引量:8
4
尹在赋.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3-45.
被引量:1
5
李顺安.
谁来为我解烦愁?[J]
.乡镇论坛,2000(4):10-11.
被引量:3
6
王敏,丁明.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规划[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16(6):5-8.
被引量:135
7
王明俊,于尔铿,刘广一.
配电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一)──配电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与需方用电管理[J]
.电网技术,1996,20(7):59-62.
被引量:9
8
参见冯雷:《支书参选村主任的震撼-山东聊城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纪实》,《农民日报》1999年12月11日.
9
樊平.“关于国家体制性权力与村落内生性权力的关系研究”(打印稿).
10
尹在赋.
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2-1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9
1
尹在赋.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3-45.
被引量:1
2
叶本乾.
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J]
.甘肃理论学刊,2004(6):60-65.
被引量:6
3
叶本乾.
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J]
.中国农村观察,2005(1):45-51.
被引量:41
4
黄天柱.
治理视野中的乡村政治:走向合作之路[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1):70-73.
被引量:3
5
叶本乾.
村庄精英的中介地位:一种解释?[J]
.古今农业,2005(1):1-8.
被引量:2
6
魏小莉.
分税制背景下的乡镇政府改革——超越地域与民主的研究视野[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26(2):45-67.
7
赵玲.
我国农村社会现实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4):139-141.
被引量:2
8
陈槟城.
乡政村治格局中乡村关系的失调及成因分析[J]
.甘肃农业,2006(1):21-22.
9
张骁鸣.
体制精英的个人经验及其对农村社区旅游的影响——皖南X村案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06(1):30-38.
被引量:20
10
罗晴,罗御.
村民自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38-40.
同被引文献
24
1
白钢.
走出解决“两委”关系失衡问题的理论误区[J]
.中国民政,2001(10):30-32.
被引量:8
2
尹在赋.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3-45.
被引量:1
3
高旺.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两委班子“两张皮”问题的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4):9-13.
被引量:6
4
贺雪峰.
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J]
.开放时代,2000(11):62-67.
被引量:37
5
王旭宽,孙水源.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定位及其完善[J]
.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12(3):37-38.
被引量:1
6
毛军吉,陈远章.
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及对策——对湖南500个村的调查[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1):21-23.
被引量:27
7
周雪光.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
.社会学研究,2005(2):1-31.
被引量:358
8
董江爱.
村级选举中形成的“两委”关系对立及出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54-59.
被引量:31
9
王思斌.
村干部权力竞争解释模型之比较——兼述村干部权力的成就型竞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119-128.
被引量:11
10
谢云挺.
监委会:浙江农村出现“第三驾马车”[J]
.记者观察(上),2005(4):24-2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吴雄生.
农村党支部加强对村委会领导之着力点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22-23.
2
沈建梁.
论农村“两委会”关系紧张及对策[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1):66-69.
被引量:8
3
王宋涛.
产权残缺、土地分置与农村治理模式——一个解释当前中国农村治理效应的理论框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1):59-70.
被引量:7
4
苏文苹,李明辉,陈亚平.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工作现状调查——基于741名村“两委”干部学员的调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208-21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赵恩朋.
关于“村两委”关系制约性因素的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20(2):53-55.
被引量:4
2
尹在赋.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3-45.
被引量:1
3
张志强,高丹桂.
重构农地集体所有制:恢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法经济学分析[J]
.调研世界,2008(9):19-23.
被引量:9
4
张志强,高丹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和农村社区组织及其成员权混同的法经济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10):46-50.
被引量:20
5
张志强,高丹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和农村社区组织及其成员权——混同的现状、动因及其对农地制度绩效影响的法经济学分析[J]
.软科学,2008,22(10):72-75.
被引量:6
6
陈德祥.
论党的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
.沧桑,2005,0(6):33-34.
7
尹在赋.
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2-14.
被引量:3
8
钟庆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分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4(3):54-56.
被引量:4
9
祝之舟.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考察——以全国12省34个名村的调研为基础[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1):61-68.
被引量:5
10
王宋涛,洪振挺.
农村治理中“两委冲突”的原因及对策:一个批评[J]
.中国市场,2015(21):102-104.
1
郭平.
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如何解决[J]
.理论与实践,2002(6):36-36.
2
陈榆生.
建立正确处理村两委关系长效机制的探索[J]
.山区经济,2005(5):15-16.
3
王建文.
影响村“两委”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建议[J]
.商情,2013(27):168-168.
4
张双喜.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J]
.揭阳论丛,2008(1):7-11.
5
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J]
.今日海南,2006(3):36-37.
6
姜方云,周良生,等.
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与对策[J]
.农村经济导刊,2003(1):24-26.
7
李贤书.
“两推一选”是个好办法[J]
.党员干部之友,2002,0(1):10-10.
8
王长军.
多策并举,在村“两委”换届中推进“一肩挑”[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7(3):8-8.
9
山支.
正确认识和处理村“两委”关系[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6(2):27-27.
10
胡鑫海,薛操.
农村“两委”关系的调适[J]
.改革与开放,2012,0(11X):89-89.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