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5期39-40,共2页
同被引文献24
-
1李晓东.企业信息化亟待突破瓶颈[J].瞭望,2000(15):37-38. 被引量:2
-
2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79-80. 被引量:94
-
3刘阳中.国外行政公开制度比较研究——兼论对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启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22-126. 被引量:1
-
4邹纯平,温小玲.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3(4):16-17. 被引量:22
-
5张蒲生.政府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非技术问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14(2):36-39. 被引量:3
-
6皮纯协,刘飞宇.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走向[J].法学杂志,2002,23(1):8-12. 被引量:46
-
7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J].法学研究,2002,24(6):75-97. 被引量:125
-
8陈健.信息首都数字社会[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17):31-32. 被引量:1
-
9姚江.政府信息化建设应脚踏实地—也谈对”政府上网”的看法[J].网络与信息,2004,(11).
-
10.[EB/OL].中国电子政务网http://www.e-gov.org.cn/,.
引证文献6
-
1李海丽,胡海波.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实践问题[J].电子政务,2005(11):42-45. 被引量:6
-
2王书贤,姜志栋,王玉琢.我国政府信息化面临的困境及相关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5(4):59-60.
-
3娄策群.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的若干政策建议[J].图书情报知识,2002,19(1):6-8. 被引量:11
-
4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工业经济,2002(3):5-12. 被引量:158
-
5张红扬.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3):47-48. 被引量:3
-
6朱科蓉,李春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J].开放教育研究,2004,10(3):8-1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87
-
1宋建欣,崔立伟.大数据时代基层党建数字化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11):26-32. 被引量:8
-
2韩文龙,陈航.数字化的新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J].财经科学,2021(3):56-68. 被引量:27
-
3刘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数字鸿沟研究现状与演进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0(1):99-113. 被引量:16
-
4汪琳.对我国消除数字鸿沟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7):51-52.
-
5谭从容,谭重浪.上市公司网站数量分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4,25(S1):162-164.
-
6刘颖斐.我国教育信息公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06(23):26-27.
-
7汪晓燕.关于跨越我国数字鸿沟的思考[J].探求,2004(4):77-79. 被引量:1
-
8刘颖斐.我国教育信息公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7(1):78-79. 被引量:2
-
9张宏树.媒介素养: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基于积极受众的讨论[J].东南传播,2008(12):37-39. 被引量:4
-
10侯斌英.高校“数字鸿沟”个案研究及对策探讨[J].新闻界,2011(4):15-1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