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移就”与“比拟”的心理基础比较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汉语辞格体系里,“移就”有时跟“比拟”纠缠不清。首先。由于移就格最常见的是把人的性状移属事物,所以有人认为它“与拟人相似”.尽管结构形式有异;再则,移就还可以将甲事物的性状移属乙事物,所以也常与拟物相混,如下面二例就被修辞学专著或修辞格辞典用作“移就”的范例: (1)北京太可爱了!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
作者
李国南
出处
《修辞学习》
2000年第3期29-30,共2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移就
拟物
专著
古汉语
诗词
邻接联想
修辞格
辞格
汉语修辞学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5]Nesfield,J,C.& Wood, F.T.1964. ManuaL of English Grammar & Composition.London & Basingstoke: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pp279—284
同被引文献
113
1
徐远水.
试论“移就”修辞手法[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2,17(3):5-7.
被引量:2
2
周丁丁.
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被引量:2
3
樊淮生.
英语移就辞译法探讨[J]
.外语研究,1985,2(2):40-41.
被引量:1
4
疏志强,汪忠平.
移就的修辞心理浅析[J]
.当代修辞学,1999(5):31-31.
被引量:3
5
李思明.
晚唐以来的比拟助词体系[J]
.语言研究,1998(2):131-138.
被引量:26
6
李国南.
“METONYMY”与“借代”:分类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8-21.
被引量:7
7
曹德和.
修辞方式比拟与表现方法比拟[J]
.当代修辞学,1995(6):28-29.
被引量:1
8
李国南.
试论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J]
.现代外语,1991,14(1):38-42.
被引量:12
9
刘昌海.
移就辞格的心理机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4):65-70.
被引量:3
10
李定慧.
谈辞格“移就”的特点[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3):46-4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李国南.
专名“借代”辨析[J]
.修辞学习,2006(2):35-37.
被引量:1
2
尹桂强,王青.
移就的修辞方式修辞效果及翻译方法[J]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28(4):68-71.
被引量:3
3
黄婉童.
自主-依存框架下移就辞格的认知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75-79.
被引量:1
4
王世群.
谈谈移就的界定及其心理机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7):124-126.
被引量:1
5
孙毅,李乐.
现代汉语比拟辞格的认知隐喻学视阈探幽[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3):88-95.
被引量:2
6
罗茂蝶.
移就辞格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3):41-44.
被引量:1
7
龙德银.
拟人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6):88-94.
被引量:4
8
梁玉国.
相邻视角下移就研究[J]
.海外英语,2012(24):255-257.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永芳,贾德江.
泛化英语专有名词意义的认知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86-88.
被引量:2
2
彭玲.
移就及其在概念整合下的翻译阐释[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6):82-84.
3
张圣寅.
汉英移就的生成动因与生成机制[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9):274-274.
4
高梦雯.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表现类型及翻译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18-19.
被引量:1
5
牛培.
英语移就修辞——类别与翻译新探[J]
.校园英语,2018,0(42):236-236.
6
李一晖.
认知视阈下《埃仑诗集》中的意象隐喻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19,33(4):87-90.
7
龙德银.
拟人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6):88-94.
被引量:4
8
徐莉娜,汤春梅.
从及物性视角探移就格研究及翻译中的盲点[J]
.外语研究,2020,37(3):67-73.
被引量:5
9
宋宗伟.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31(4):72-78.
10
龙德银.
拟人生成的意识双重结构探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01-107.
被引量:2
1
永祥.
辞格辨难例谈[J]
.当代修辞学,1986(6):50-52.
被引量:3
2
陆汉斌.
浅谈英语的隐喻修辞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S2):204-206.
3
卢如华.
应用文修辞与辞格体系刍议[J]
.应用写作,2002(7):8-10.
4
杨金才.
试论现代英语中的移就格[J]
.外语教学,1995,16(3):37-41.
5
包光潜.
花朵的方言[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08(5):64-64.
6
刘振裕.
“词儿”真奇妙[J]
.小学生之友(趣味学习版)(上旬),2014,0(12):28-28.
7
张娟.
移就格用法浅议[J]
.青海师专学报,2002,22(4):91-93.
被引量:1
8
吴远恒.
《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中的修辞现象[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18(4):67-71.
9
李海清.
英语无灵主语句探析[J]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3):50-52.
10
宋彦云.
比拟辨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55-57.
修辞学习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