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PrecancerpusLesions,GPL下同)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回顾,认为现代医学有关的研究仍没有突破性进展;临床上采用中药对GPL进行治疗的研究虽较多,治疗机制的探讨也有了一些可喜的苗头,但严格对比的临床研究、远期疗效的追踪观察仍然不够,治疗机制的探讨也待加强.研究表明,药物可通过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特异性调控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应该也可借鉴这一途径;因为从真核基因多因素调控和调控级联作用看,任何单一成分的药物皆难以实现特异的调控,而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我们近期从胃炎消对GPL和连黛片对实验性胃癌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此点.由于胃癌发生过程中基因结构及表达的改变是十分复杂的,在其多阶段发生的每一步中皆可涉及一种或多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如果能对其相关基因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行监测,将可能在细胞学发生变化之前提示其分子水平的改变,从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已有研究提示,ras原癌基因的活化,bcl-2,c-erbB-2和c-myc原癌基因的超常表达,p53抑癌基因结构及表达的异常,p16抑癌基因的缺失均可出现于GPL阶段;由于临床实践已经表明,中药治疗GPL有效,只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此类获效方药对胃粘膜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靶点及调控机制,可能对临床上合理组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3-,共1页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