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破灭的闺阁梦——论张爱玲婚恋题材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婚姻悲剧意识的产生原因和表现,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健全,女性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提供审美和参照作用。
作者
罗翠梅
机构地区
河北北方学院经管系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张爱玲
婚恋小说
悲剧意识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金学丽.
论张爱玲的人性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6):92-94.
被引量:5
2
钱振纲.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53-58.
被引量:16
3
李晓花.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2):85-8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卫平,马琳.
张爱玲研究五十年述评[J]
.学术月刊,1997,29(11):88-96.
被引量:15
2
钱振纲.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53-58.
被引量:16
3
灵真.
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J]
.华文文学,1996(1):53-58.
被引量:11
4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5
张爱玲.谈女人[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56.
6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
7
张爱玲.写什么[A].张爱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8
任一鸣.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M].台湾:台湾青文书屋.1987.
9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A].傅雷文集:文学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10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28
1
蒋东玲,马群燕.
张爱玲小说中异化婚恋的形态表征与本质探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4):24-25.
被引量:2
2
李娟梅.
张爱玲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2-33.
3
李娟梅.
透视在“封锁”中挣扎的灵魂——解读张爱玲小说《封锁》[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4-45.
4
高岭.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心理和类比象征功能[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0-23.
被引量:2
5
陈坤,郭岩.
压抑 苍凉 深邃的女性世界——张爱玲小说中人性被虐杀及其成因[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79-81.
被引量:1
6
李晓花.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2):85-88.
被引量:11
7
陈明香.
后现代语境下的张爱玲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10-13.
8
徐冬梅.
浅议张爱玲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J]
.学理论,2010(16):166-168.
9
屈桂梅.
曹七巧与康妮及莫瑞尔太太形象之比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07-109.
10
杨洁,谭明杰,谭璐,陈晓娜,田广.
《非诚勿扰》话题营销的工商人类学解读[J]
.中国市场,2013(37):19-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
1
余忠凤.
张爱玲世界的现代延伸——浅论八十年代后张爱玲的再生现象[J]
.文教资料,2006(32):62-63.
被引量:3
2
谭雪霏.
从人物结构设置看奥斯丁女性意识[J]
.中国西部科技,2005,4(03B):81-82.
被引量:1
3
史丽芳.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B09):217-218.
被引量:2
4
郭树杰,陈功.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7-21.
被引量:2
5
章渡.
张爱玲与简·奥丝汀灰姑娘叙事比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87-90.
被引量:2
6
张旭.
纷纷坠叶飘香阶 浮沉女子多悲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B06):18-21.
被引量:2
7
李晓花.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2):85-88.
被引量:11
8
陈静,张平忠.
颓废与救赎——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奴性意识[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8(7):64-67.
被引量:1
9
女性学[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女性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10
十八春[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十八春[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引证文献
3
1
朱荣梅.
张爱玲婚恋小说的现代审视[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8):50-51.
2
韩玉倩.
Where Is Happiness?——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Elizabeth and Gu Manlu that Leading to Their Different Fates[J]
.海外英语,2015(10):163-164.
3
王斯蓓.
以《半生缘》为例看张爱玲对“苍凉”意味的追求[J]
.作家,2015,0(2X):56-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建昌.
以《半生缘》为例看张爱玲对“苍凉”意味的追求[J]
.高考,2016,0(36):139-139.
1
蒋红.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浅析沉樱的婚恋小说创作[J]
.青年文学家,2016,0(2Z):34-35.
2
尹楚兵.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探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82-85.
被引量:1
3
孟庆阳.
《幽明录》中的婚恋题材小说[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3):20-22.
4
李玉真.
新时期婚恋小说中的婚姻观念[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68-71.
5
李晓花.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2):85-88.
被引量:11
6
李秀清.
爱情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162-163.
被引量:3
7
王莹,汝艳红.
对婚姻爱情的现实主义思考——论王海令鸟婚恋小说的创作模式[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1):53-54.
8
许丹成,汪涛.
鲁迅婚恋题材小说所蕴含的婚恋观[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2):69-70.
被引量:1
9
王青.
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妓女婚恋题材小说——以《李娃传》和《茶花女》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8):97-101.
被引量:2
10
关四平.
唐代婚恋小说超越现实模式管窥[J]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28-33.
时代文学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