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和特征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突破,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带有自己鲜明特点:经济后发;政府主导:主要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数量;承载着巨大的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数量的包袱;所有高等学校走均衡化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不明显,学校之间缺乏利益竞争.
作者
周善标
毛建如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5期157-158,210,共3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历程
特征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筒况:199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力.
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J]
.中国高等教育,2001(2):43-44.
被引量:34
4
张宝明,张宝昆.
中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有多大[J]
.江苏高教,2001(3):112-115.
被引量:6
5
胡建华.
“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点[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31-32.
被引量:27
6
王雁琳.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入问题[J]
.江苏高教,2001(1):96-98.
被引量:5
7
[9]郝克明,谈松华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文部省.文部统计要览[M].,2000.26,27,80,31,82,84.
2
季平 袁振国.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149-150.
3
杜萍 袁振国.对高校扩招的政策学分析.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0.
4
马丁·特罗.高学历社会的大学--从精英到大众[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6.121,61.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罗进德等泽).世界教育报告1998[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救育报告1995[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
7
《世界发展报告》翻译组译.(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
蔡秋生等译.(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9
强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教育部人事司,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63
1
陈怡安,邹杰.
高考知分填报志愿对每个省份都有利吗?[J]
.劳动经济评论,2021(1):179-200.
被引量:1
2
李军,邢波,雷忠民,张艳良,李文润.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CAI技术[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73-75.
3
马永霞.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77-81.
被引量:6
4
王延寿.
21世纪初安徽省教师教育的合理规模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115-118.
5
董小麟.
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中强化制度创新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4(3):27-29.
被引量:1
6
梁秀梅,李晓鹏,蒋世民.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演变及影响[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2):66-69.
被引量:2
7
刘俊萍.
关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考[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6):32-34.
8
冉亚清.
高校扩招的经济学思考[J]
.经济师,2005(6):104-105.
被引量:2
9
钱军平.
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双重使命[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5):58-62.
被引量:2
10
刘兴国.
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比较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52-55.
同被引文献
17
1
陈汉强.
中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
.大学(学术版),2009(5):23-27.
被引量:3
2
王健,刘东敏.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保障及启示[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15-118.
被引量:10
3
王萌萌.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教育结构的演变与政府的职能[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2):5-8.
被引量:2
4
陈汉聪.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
.教育科学,2007,23(6):25-31.
被引量:16
5
胡元聪,黄晓梅.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革方向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8(5):32-34.
被引量:34
6
朱镜人.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8(6):94-99.
被引量:31
7
苏永建.
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英美比较的视角及其启示[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55-157.
被引量:1
8
柳清秀,付光槐.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11(3):93-95.
被引量:12
9
肖璐,范明.
家庭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3(2):134-138.
被引量:26
10
程方平.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比较分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100-10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柳清秀,付光槐.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11(3):93-95.
被引量:12
2
邵兵,玄立平.
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路[J]
.科教文汇,2015(8):24-25.
3
周婷.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70-70.
4
胡元聪,黄晓梅,闫晴,税梦娇,武庆华.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机制研究——基于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1):108-1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高月.
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J]
.郑州师范教育,2020,0(1):6-11.
被引量:2
2
高月.
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9,0(3):71-77.
3
吴姗姗.
京津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比较及对天津市的启示[J]
.商情,2011(24):21-21.
4
陈薇,陈谦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域下特殊人才选拔制度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13-217.
被引量:2
5
张口天.
开启西方经典音乐殿堂之门——浅析中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J]
.新视觉艺术,2012(4):97-98.
6
代晓琴.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北方文学(中),2013(1):227-227.
7
李国年,肖昊.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阶段性规律与转变[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0(1):1-10.
被引量:10
8
闫智勇,原爱丽.
英国QAA改革动向及其对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5(10):18-21.
被引量:1
9
周婷.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70-70.
10
白瑞.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经验及借鉴价值[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1):52-56.
被引量:1
1
孙莱祥,张晓鹏.
网络教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J]
.复旦教育,2001(1):1-5.
2
周丽艳,武丹.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3):15-16.
被引量:5
3
乔东安.
我看择校升温[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10).
4
于永军.
风儿吹过,云没有离开[J]
.师道(人文),2012(4):52-53.
5
推推、拉拉稳稳坐[J]
.父母世界,2014(7):78-79.
6
杨玉东,徐文彬.
有关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2(6):1-3.
被引量:1
7
刘扬敏,高红霞.
走出课堂学语文[J]
.新课程教学案例,2009(12):19-20.
8
易铭.
什么是爱[J]
.素质教育博览(小学中高年级版),2011(7):19-19.
9
毕淑敏.
什么是爱[J]
.作文之友(小学版),2012(3):40-41.
10
李君.
消除小学生逆反心理 的几点体会[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8):44-44.
被引量:1
文教资料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