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戏班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Theatrical Trou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戏班研究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这一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一些问题提出浅见。
作者
方晓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07年第6期185-187,共3页
Western Law Review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班研究
现状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7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9
1
李云.
可别小瞧了草台戏班——河南民营剧团侧记[J]
.中国戏剧,2006(8):30-31.
被引量:2
2
李祥林.
民间戏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J]
.文化艺术研究,2002(2):15-16.
被引量:1
3
赵德明.
戏班习俗琐谈[J]
.长寿,1995,0(7):62-63.
被引量:1
4
郭勇.
清末四川境内戏班特点[J]
.四川戏剧,1998(3):24-26.
被引量:4
5
党桂梅.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J]
.东南传播,2006,0(11):95-96.
被引量:4
6
叶秀莲.
谈谈农村草台戏班[J]
.戏文,2003(3):32-32.
被引量:1
7
殷晓章.
最后的戏班还能走多远[J]
.中国社会导刊,2006(06X):11-12.
被引量:1
8
董尧尧.
乡村戏班[J]
.西南航空,2007(4):90-94.
被引量:1
9
吴新雷.
扬州昆班曲社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88-97.
被引量:16
10
杨红.
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J]
.中国音乐学,2005(3):23-3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07
1
冼玉清.
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9(3):105-120.
被引量:40
2
明光.
班主江春传论[J]
.艺术百家,1993,9(2):35-40.
被引量:4
3
明光.
扬州盐商家班研究[J]
.艺术百家,1990,6(4):24-30.
被引量:3
4
吴新雷.
扬州昆班曲社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88-97.
被引量:16
5
[2]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教与戏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
.“论会匪事”[N].《申报》,光绪二年七月廿四日.
7
.《上海碑刻资料选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8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 涵芬楼秘笈本[M].上海商务铅印版,..
9
潘之恒.亘史[M].潘弼亮鸾啸轩刻本,明天启六年..
10
张岱.陶庵梦忆(卷7“过剑门”条)[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57
1
刘深,沙先一.
清词自度曲的创作方式与音乐、文本的双重形态[J]
.文艺理论研究,2022(3):197-208.
2
陈敏红.
都市化泉州南音乐社初探——以泉州百源清池畔三家南音乐社为案例[J]
.科技资讯,2008,6(27):214-215.
被引量:1
3
史文勋,唐荣.
剧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评说[J]
.戏剧之家,2013(7):39-40.
4
杨飞.
乾隆南巡与扬州的戏曲供奉[J]
.中华戏曲,2010(2):183-201.
被引量:1
5
聂付生.
论晚明戏曲演出的传播体系[J]
.艺术百家,2005,21(3):7-10.
被引量:3
6
秦翠红.
试论明清商人对职业戏班发展的积极影响[J]
.安徽史学,2005(5):15-20.
被引量:2
7
李婷婷,李璐.
桂林永福彩调民间戏班现状调查报告——以永福县天凤彩调剧团为个案[J]
.贺州学院学报,2007,23(3):39-43.
被引量:2
8
黄旭涛.
近20年中国民间小戏研究取向的评价与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3):242-246.
被引量:4
9
黄伟.
粤剧红船班禁忌习俗[J]
.戏曲艺术,2008,29(2):53-58.
被引量:3
10
李翠林,董毅芳.
王计汝剪纸内涵探析[J]
.装饰,2008(6):122-1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冼玉清.
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9(3):105-120.
被引量:40
2
张余.
清末民初剧团社会化与管理历史经验探讨[J]
.戏剧艺术,1988(3):59-64.
被引量:1
3
胡忌,刘致中.
论家班女戏[J]
.戏剧艺术,1983(4):60-68.
被引量:5
4
夏月,朱恒夫.
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
.艺术百家,2005,21(1):10-21.
被引量:9
5
张应华.
石阡木偶戏的戏班组织与传承[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106-113.
被引量:10
6
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族与戏剧[M].钱杭,任余白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
齐如山.齐如山全集[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79.
9
乔健,刘贯文,李天生.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0
邱永逸.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2
1
易红霞.
人类学视野下的戏班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44-49.
被引量:5
2
黄虎.
戏班研究的路向、方法与意义——以环县道情皮影戏敬家班的研究为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45-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孙学虎,延保全.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J]
.中华戏曲,2019(1):90-103.
2
何光涛.
四川舞台题记的内容及戏曲史价值[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2):161-171.
被引量:2
3
王岩.
舞台与班社:哈尔滨京剧评剧初传的摇篮——兼议京评互融现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2):45-49.
4
孙俊士,苏娟.
湖南桂阳骆氏宗祠及其舞台题记述略[J]
.戏剧文学,2018(10):94-102.
5
孙立群.
环县道情皮影戏艺术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9,0(34):6-8.
6
唐霞,程峰.
豫西北舞台题记考述[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2):7-10.
7
潘捷.
源于田野,精耕细作——评黄虎《悲情嘛簧 灯影人生》[J]
.中国音乐,2019(1):166-170.
1
易红霞.
人类学视野下的戏班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44-49.
被引量:5
2
黄虎.
戏班研究的路向、方法与意义——以环县道情皮影戏敬家班的研究为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45-50.
被引量:2
3
杨红.
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J]
.中国音乐学,2005(3):23-38.
被引量:20
西部法学评论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