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风建设对象的主体性及其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风建设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由施教(教授)与受教(学习)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就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言,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客体之一.就教育者的教授(包括管理)而言,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者认识与施教活动的对象,显然处于教育客体的地位.……
作者
彭伟忠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党委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Modern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主体性
学生学习活动
自我教育
主体认识
接受主体
高校学风建设
教育对象
主客体关系
教育方法
成才教育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傅进军.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5(4):33-34.
被引量:41
2
陈雅珍.
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73-75.
被引量:2
3
李远贵.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70-72.
被引量:20
4
曹南燕.
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J]
.社会科学论坛,2004(12):78-79.
被引量:1
5
胡国荣,李立清.
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82-83.
被引量:17
6
盛育冬.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学生主体[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6):87-88.
被引量:5
7
袁国蓉.
教与学共建 师与生互动——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5):123-12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欧阳玉 谢炳炎.大学教育思想论要[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和忠.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
.中国高等教育,2002(8):31-32.
被引量:45
3
伍良富.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探讨[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243-245.
被引量:8
4
赵沁平.
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3):3-6.
被引量:60
5
赵伏友.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7(4):75-77.
被引量:3
6
陆金声,木寿.
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8(4):114-1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1
1
李恒,焦佳.
浅谈法学院学分制下的学风建设[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7):110-112.
2
陈善晓,张兴红.
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S1):8-11.
被引量:29
3
杨得利,李德福.
对学风建设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7(30):134-136.
被引量:3
4
侯启海.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32-34.
被引量:7
5
徐进,惠太望.
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89-94.
被引量:12
6
彭庆瑞.
浅议教务管理对提高教风的作用[J]
.成功,2009(1):228-229.
被引量:1
7
祝国群,赵启泉,陈丁江.
从学生思政工作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软环境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113-114.
被引量:10
8
唐立国.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
.煤炭技术,2005,24(7):3-4.
被引量:5
9
韦玮.
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3):86-88.
被引量:51
10
张伟立.
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3B):113-113.
被引量:14
1
丘伟营.
随机应变巧引导[J]
.广西教育,2004(07A):25-25.
2
雷积才.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三生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2010(2):49-49.
3
王福华.
谈教学媒体与内容的结合[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3(5):41-42.
被引量:1
4
卢曲元.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本质新论[J]
.教师教育研究,1989,4(4):17-20.
5
刘海军,冯文全.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知、行结构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5):83-85.
被引量:1
6
张向战.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10):88-89.
被引量:3
7
夏国锋.
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9):23-23.
8
张建红.
创新教学润物无声[J]
.新校园(上旬刊),2009(7):26-26.
9
王家鹏.
“学生评教”要避免负面影响[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1):116-116.
10
汪慧.
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9(5):36-40.
现代教育论丛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