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文化区系研究
被引量:1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Regional System during the Paleolithic Age of North China
参考文献10
1 张宏彦.渭水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古环境与古文化[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2):146-152. 被引量:3
2 黄蕴平.沂源上崖洞石制品的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94,13(1):1-11. 被引量:19
3 谢飞,李珺.岑家湾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及地点性质的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93,12(3):224-234. 被引量:19
4 卫奇.东谷坨旧石器初步观察[J] .人类学学报,1985,4(4):289-300. 被引量:48
5 王向前,丁建平,陶富海.山西蒲县薛关细石器[J] .人类学学报,1983,2(2):162-171. 被引量:53
6 李炎贤,计宏祥.北京猿人生活时期自然环境及其变迁的探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1(04)
7 杨子赓,李幼军,丁秋玲,何宝成.试论河北平原东部第四纪地质几个基本问题[J].地质学报.1979(04)
8 贾兰坡,卫奇,李超荣.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04)
9 李吉均,文世宣,张青松,王富葆,郑本兴,李炳元.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J].中国科学.1979(06)
10 盖培,卫奇.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04)
二级参考文献40
1 戴尔俭,许春华.蓝田旧石器的新材料和蓝田猿人文化[J] .考古学报,1973(2):1-12. 被引量:19
2 贾兰坡,卫奇.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 .考古学报,1976(2):97-114. 被引量:109
3 贾兰坡,盖培,尤玉桂.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2(1):39-58. 被引量:180
4 谢骏义.甘肃环县刘家岔旧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学报,1982(1):35-48. 被引量:24
5 贾兰坡,王建.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文化遗存[J] .文物,1982(2):67-68. 被引量:1
6 曹传松.湖南澧水下游三处旧石器遗址调查报告[J] .江汉考古,1992(1):11-18. 被引量:4
7 何乃汉,邱中郎.百色旧石器的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87,6(4):289-297. 被引量:15
8 黄慰文,祁国琴.梁山旧石器遗址的初步观察[J] .人类学学报,1987,6(3):236-244. 被引量:38
9 卫奇,孟浩,成胜泉.泥河湾层中新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J] .人类学学报,1985,4(3):223-232. 被引量:27
10 邱中郎.陕西乾县的旧石器[J] .人类学学报,1984,3(3):212-21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130
1 张振,王莹,李月丛.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J] .人类学学报,2024,43(1):184-198. 被引量:2
2 赵云啸,仝广,涂华,赵海龙.河北省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C区发掘简报[J] .人类学学报,2024,43(1):122-131. 被引量:1
3 高星,张月书,李锋,陈福友,王晓敏,仪明洁.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2016-2019年发掘简报[J] .人类学学报,2024,43(1):106-121. 被引量:1
4 裴树文,徐哲,叶芷,马东东,贾真秀.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人类的适应行为[J] .人类学学报,2024,43(1):19-39. 被引量:1
5 李三灵,李浩.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试析[J] .人类学学报,2021(2):194-207. 被引量:5
6 张月书,李锋,王晓敏,陈福友,高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记录方法讨论[J] .人类学学报,2021(2):181-193. 被引量:3
7 仪明洁,余官玥.也谈石器研究中的微痕分析[J] .考古学集刊,2020(1):157-165. 被引量:1
8 WANG Hongqiang1,2, DENG Chenglong1, ZHU Rixiang1 & XIE Fei3 1. Paleomagnetism and Geochronology Laboratory (SKL-L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3. Hebei Province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Paleomagnetic dating of the Cenjiawan Paleolithic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ern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6,49(3):295-303. 被引量:14
9 向安强.微痕分析法的创新运用:从石器到金属工具——以环珠江口和铜绿山出土的先秦金属工具为例[J] .农业考古,2009(4):180-183. 被引量:1
10 中国黄土高原东南部地区环境演变与远古人类文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5(S1):1-10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6
1 吴小红,张弛,保罗.格德伯格,大卫.科恩,潘岩,蒂娜.阿平,欧弗.巴尔-约瑟夫.江西仙人洞遗址两万年前陶器的年代研究[J] .南方文物,2012(3):1-6. 被引量:54
2 吴小红,伊丽莎贝塔.博阿雷托,袁家荣,欧弗.巴尔-约瑟夫,潘岩,曲彤丽,刘克新,丁杏芳,李水城,顾海滨,韦琪.居,大卫.科恩,天朗.娇,保罗.戈德伯格,史蒂夫.韦纳.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J] .南方文物,2012(3):7-15. 被引量:32
3 原思训,赵朝洪,朱晓东,阎金铸,阎雅枚.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的年代与文化研究[J] .考古,1998(6):57-62. 被引量:23
4 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 .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94
5 刘景芝.华北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文化初探[J] .北方文物,1994(4):3-12. 被引量:5
6 严文明.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J] .文物,1992(1):40-49. 被引量:52
7 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 .文物,1987(3):38-50. 被引量:284
8 苏秉琦.燕山南北地区考古——1983年7月在辽宁朝阳召开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 .文物,1983(12):50-54. 被引量:31
9 谢飞.河北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存的分布及在华北马蹄形分布带中的位置[J] .文物春秋,2000(2):15-25. 被引量:32
10 高星,裴树文.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模式的考古学阐释[J] .第四纪研究,2006,26(4):504-513. 被引量:71
1 侯云凤,王平.桑志华与旧石器手斧[J] .大自然,2006(3):64-64.
2 何德亮.山东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考古学观察[J] .华夏考古,1996(3):80-87. 被引量:8
3 刘树芳.革命区系研究:中共革命史研究的新路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130-136. 被引量:2
4 陈贤儒.甘肃庆阳、镇原等县发现三处石窟[J] .文物,1961(2):35-35. 被引量:3
5 冯恩学.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J] .北方文物,1991(4):28-42. 被引量:23
6 李玛利亚.桑志华与北疆博物院[J] .中国天主教,2011(2):55-57. 被引量:1
7 毕昭杰.甘肃庆阳李梦阳之母高氏墓志录文辨误[J] .文物,1994(4):96-96.
8 朱永刚,唐淼.吉林省青铜时代考古发现与区系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15(1):197-208.
9 文世芳.耿飚之问:“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J] .党的建设,2016,0(5):63-63.
10 邓皎昱.《空同子》研究[J] .长安学刊,2017,0(1):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