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格语法及其理论贡献和应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该理论在自然语言的信息提取、语言互译、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
王惠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6-,56,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格语法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语义关系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何晓炜.
从格理论的变迁看生成语法的发展[J]
.学术研究,2004(9):126-130.
被引量:9
2
陈利文.
格语法翻译理论及其运用[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8(3):104-105.
被引量:3
3
王玲玲.
格语法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三讲[J]
.语言文字应用,1994(4):97-101.
被引量:12
4
戴新宇,陈家骏,王启祥.
从汉语格关系表示生成日语[J]
.中文信息学报,2003,17(6):17-24.
被引量:3
5
韩瑞峰.
基于格语法的问答系统实践[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2):51-5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何晓炜.
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J]
.现代外语,1999,22(4):334-345.
被引量:56
2
何晓炜.
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分析[J]
.外国语,2003,26(2):25-31.
被引量:74
3
何晓炜.
最简方案新框架内的句法推导——Chomsky(1999)《语段推导》评述[J]
.现代外语,2000,23(3):317-322.
被引量:20
4
何晓炜.
Chomsky最简方案的新发展——《最简探索之框架》介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147-151.
被引量:38
5
.中文生成规则说明书(第五版).日本国际情报化协力中心(CICC)技术报告[R].,1994..
6
冯志伟.汉语句子的多叉标记树形图分析法[J].人工智能学报,1983,2:29-46.
7
谢袖忱.现代日语语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
HajimeMasakiet al.Sentence Generation System by IPAL(SURFACE/DF-F.P)[J].日本情报处理学会研究报告,(22):113-119.
9
Arturo Trujillo. Translation Engines: Techniques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M]. Springer- Verlag London Limited, 1999.
10
Chista,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ory [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7.
共引文献
19
1
翟明女.
格语法的历史价值新论[J]
.文教资料,2008(31):34-35.
被引量:2
2
王德寿.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分析方法[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6-90.
被引量:2
3
林绮屏.
从中文表层句到深层结构的转换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60-63.
被引量:1
4
林绮屏.
基于格语法的中文文本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8):71-74.
被引量:1
5
崔新丹.
格语法与翻译[J]
.语言与翻译,2000(2):43-45.
被引量:3
6
刘兵.
汉语与事论元与介词的配价[J]
.海外华文教育,2005(2):53-58.
7
王文娟.
析“用+NP”格关系[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81-83.
8
陶原珂.
学术创新的阶段性和辐射力——透视乔姆斯基的理论演进[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0):239-245.
被引量:1
9
何晓炜.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英汉双宾语结构生成研究[J]
.现代外语,2008,31(1):1-12.
被引量:51
10
吕欣,邬静洁,林晶.
原则与参数理论的科学论述——《当代句法学导论》评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2):96-9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张国宪.
有关汉语配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
.汉语学习,1994(4):20-25.
被引量:41
2
钟守满.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3
Palmer, F. R. Semantics [ M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4
Quirk, Randolph.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M ]. New York: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5.
5
Radford, Andrew.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 [ M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6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
Fillmore, C.J. The Case for Case[ M ]. Bach and Harms, ed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8.
8
孙文杰.
格语法与汉语句法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40-142.
被引量:1
9
张松炎,焦潇.
格语法简述[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9):44-44.
被引量:1
10
陆谷孙.
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J]
.外语界,2003(2):2-6.
被引量:101
引证文献
3
1
尹大海.
格语法与配价理论比较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9):70-71.
被引量:1
2
包薇,李锡江.
格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义贡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140-141.
被引量:1
3
洪妍.
简析格语法对汉德之影响[J]
.文存阅刊,2018,0(4X):138-13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彭红.
转换生成语法与格语法的对比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3):98-99.
2
李亮.
“格”语法配价综合评价[J]
.青年文学家,2012,0(17):157-157.
1
王鹏,孙斐然.
英汉反译法及其中西认知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1,0(7X):134-135.
2
李庆新.
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研究[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1):42-43.
被引量:1
3
温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汉英新闻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
.青年与社会,2014(8):277-277.
4
刘玲.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596-598.
5
张志伟.
英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J]
.青年文学家,2010,0(5X):184-184.
6
周志民,张法科.
语言相对论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2):29-31.
被引量:5
7
刘小芬,杨筱霞.
再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95-97.
被引量:2
8
刘丽华,谢洁.
论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J]
.云梦学刊,2008,29(4):144-146.
9
张丽.
浅析格语法及其运用[J]
.考试周刊,2008,0(39):82-83.
10
潘诚.
中西语义不尽同——漫谈翻译中的语义差异[J]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3):110-11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