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形态的反文化写作——评《废都》
被引量:21
The Anti-cultural writing of a Private Pattern
出处
《南方文坛》
2003年第3期33-38,共6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同被引文献170
-
1张健恺.试析贾平凹《废都》中的女性形象[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0):9-12. 被引量:6
-
2张燕玲.批评的难度(评论)[J].黄河文学,2007(8):21-22. 被引量:2
-
3李建军.真正的批评及我们需要的批评家[J].南方文坛,2002(2). 被引量:16
-
4刑小利.做文学的守护神——读李建军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2002(2):11-13. 被引量:2
-
5李建军.消极写作的典型文本——再评《怀念狼》兼论一种写作模式[J].南方文坛,2002(4):45-50. 被引量:28
-
6王彬彬.在文学的名利场上——漫说批评[J].南方文坛,2003(5):7-9. 被引量:6
-
7蓝利萍.浅谈接受美学的读者观[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225-227. 被引量:21
-
8李红军.走出伊甸园──贾平凹小说论[J].文艺评论,1998(6):72-79. 被引量:5
-
9李继峰.文学朝圣的呼告和苦旅——论贾平凹审美气质的二重性及文学道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65-75. 被引量:3
-
10刘川鄂.“池莉热”反思[J].文艺争鸣,2002(1):39-43.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21
-
1彭青龙.《废都》: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学经典[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279-293. 被引量:1
-
2孙旭.现代性想象:《暂坐》中的女性景观[J].文艺论坛,2023(5):92-100.
-
3邰科祥.矫枉未必要过正——质疑李建军先生的“贾作四评”兼及文学批评的策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18-26.
-
4邰科祥.矫枉未必要过正——质疑李建军先生的“贾作四评”兼及文学批评的策略[J].南方文坛,2005(1):33-40. 被引量:4
-
5李建军.论小说修辞的道德效果[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69-74. 被引量:1
-
6胡沛萍.恢复一种批评传统——论李建军的文学批评[J].小说评论,2007(5):92-96.
-
7李继凯,李春燕.新时期30年西安小说作家创作心态管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61-66. 被引量:3
-
8韩子满.翻译与性禁忌--以The Color Purple的汉译本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69-75. 被引量:5
-
9梁竞男.无法避讳的质疑和反思——逆流而上说《废都》[J].当代文坛,2008(4):20-22. 被引量:1
-
10李世武.《废都》话语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27-33.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史建国.当代作家、学者的汉语水平问题[J].粤海风,2010(5):41-43.
-
2刘津.贾平凹创作中的精神生态意识[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0(12):15-17. 被引量:1
-
3李建军.驳庸俗的血亲主义批评[J].南方文坛,2005(3):66-71. 被引量:3
-
4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叙述者干预与叙事伦理[J].前沿,2010(22):180-183. 被引量:3
-
5格朗,石达次仁,白玛德吉.汉藏传统翻译不可译思想比较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81-87. 被引量:4
-
6田子爽.西安作家群博客影响力研究[J].新闻知识,2014(6):55-56.
-
7王占奇.论体育网络文学的文化效应[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92-96.
-
8丁保花.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6,0(4):30-31.
-
9张燕,杜志卿.艾丽斯·沃克作品在中国的译介[J].外国语言文学,2016,33(1):59-68. 被引量:1
-
10孙英莉,陶颖.《极花》的乡村叙事与意义建构[J].小说评论,2017(3):116-122. 被引量:1
-
1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她是我记忆中的蓝宇宙(5章)[J].青年文学,2009,0(17):5-10.
-
2陈利光.简谈小说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06(11):168-168.
-
3边澄澄.爱情这回事儿[J].南风,2012(2):5-14.
-
4卢周来.点评乡下姑姑来信[J].书屋,2000(12):69-71.
-
5葛永芳.从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看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83-184.
-
6赵瑜.恋爱中的鲁迅[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0(7):22-22.
-
7孙湘婷.一个乌托邦幻想之梦——论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48-50.
-
8杨晓昕.陆机《文赋》道家思想发微[J].天中学刊,2007,22(1):62-64. 被引量:1
-
9杨剑龙.文学应该如何跨入新的世纪——对于90年代文学创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1(1):7-11. 被引量:1
-
10徐扶明.马致远杂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J].文学遗产,1960(33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