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析黄河三角洲的成陆过程
被引量:
3
To Discuss Huanghe Delta's Terrestrial Deposit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入海方位和冲淤范围的不同 ,学术界将黄河三角洲界定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从地质、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对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成陆过程进行考证分析 ,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现代黄河三角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
王燕
机构地区
滨州师专历史系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古代黄河三角洲
近代黄河三角洲
成陆过程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安志敏.
河北黄骅发现的细石器[J]
.考古,1989(6):481-48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周国兴.
河南许昌灵井的石器时代遗存[J]
.考古,1974(2):91-98.
被引量:46
2
王建,王向前,陈哲英.
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J]
.考古学报,1978(3):259-288.
被引量:129
3
葛治功,林一璞.
大贤庄的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兼论我国细石器的分期与分布[J]
.东南文化,1985(0):2-17.
被引量:22
4
张祖方.
苏北马陵山中段的细石器[J]
.东南文化,1985(0):23-33.
被引量:5
5
盖培.
阳原石核的动态类型学研究及其工艺思想分析[J]
.人类学学报,1984,3(3):244-252.
被引量:32
6
王向前,丁建平,陶富海.
山西蒲县薛关细石器[J]
.人类学学报,1983,2(2):162-171.
被引量:53
7
安志敏.
中国晚期旧石器的碳-14断代和问题[J]
.人类学学报,1983,2(4):342-351.
被引量:19
8
盖培,王国道.
黄河上游拉乙亥中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人类学学报,1983,2(1):49-59.
被引量:81
9
赵希涛 张景文.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J].科学通报,1980,25(6):279-281.
10
李炎贤,林一璞,葛治功,张祖方.江苏省东海县发现的打制石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03).
共引文献
5
1
袁广阔.
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17
2
王青.
环渤海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与海岸变迁──环渤海环境考古之二[J]
.华夏考古,2000(4):62-75.
被引量:9
3
王青.
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的发展[J]
.中原文物,1993(4):65-74.
被引量:34
4
胡金华.
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J]
.华夏考古,2007(2):52-60.
被引量:6
5
胥勤勉,胡云壮,袁桂邦,张振克,杨吉龙,潘桐.
渤海湾西南岸古黄河三角洲全新世地层层序和演化过程[J]
.第四纪研究,2015,35(2):326-339.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8
1
黄海军,樊辉.
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近岸区变化遥感监测[J]
.海洋与湖沼,2004,35(4):306-314.
被引量:36
2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李为华,陈沈良,张国安.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1):96-104.
被引量:14
3
孙才顺.
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历史发展[J]
.理论学刊,2002(2):122-125.
被引量:2
4
张效龙,孙永福,刘敦武.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分析[J]
.海洋地质动态,2005,21(6):26-28.
被引量:14
5
孙江城,刘春立,赵兴文.
常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的评述和适用性比较[J]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7):318-319.
被引量:25
6
李靖莉.
明初移民对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渗透影响[J]
.理论学刊,2006(11):107-109.
被引量:7
7
郭德英.
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8-89.
被引量:6
8
成国栋.现代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及垂向序列[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6(2):1-16.
9
赵惠民.
清末民初的黄河三角洲移民[J]
.齐鲁学刊,2007(4):53-57.
被引量:4
10
李向阳,陈沈良,胡静,陈小英,李为华.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沉积物及水动力[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28(1):43-4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刘清.
黄河三角洲民歌地域色彩及成因探微[J]
.山东艺术,2023(4):24-33.
2
安永会,张福存,姚秀菊.
黄河三角洲水土盐形成演化与分布特征[J]
.地球与环境,2006,34(3):65-70.
被引量:12
3
王一男,徐金泽,刘光东,张矿明,程岳宏.
孤东海域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与土壤污染研究[J]
.能源与环境,2009(3):29-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刘静,孙金城,孔令紫,孙翠珍,王刚,徐娜.
土壤对滴滴涕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5):533-538.
被引量:2
2
高茂生,叶思源,张国臣.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水文环境脆弱性[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39(5):111-115.
被引量:7
3
刘海红,刘胤序,张春华,杨雪梅,胡健,李军.
1991~2016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J]
.地球与环境,2018,46(6):590-598.
被引量:14
4
李俊翰,高明秀.
黄河三角洲滨海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8,49(6):1458-1465.
被引量:12
5
于君宝,褚磊,宁凯,韩广轩,管博,屈凡柱,战超.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含量分布特征[J]
.湿地科学,2014,12(5):559-565.
被引量:27
6
邢立亭,王立艳,李常锁,徐旻天.
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试验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32-143.
被引量:3
7
邹宗民,张文浩,王冠,崔新壮,曹卫东,黄丹.
咸水区水泥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测试与模拟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13(4):267-270.
8
陈亮,孙宝玉,韩广轩,刘子亭,贺文君,王安东,吴立新.
降雨量增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呼吸和芦苇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9):2794-2804.
被引量:9
9
闫楠,郑晨,白晓宇,张明义.
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1):23-33.
被引量:5
10
杨全刚,范利荣,冯文杰,娄燕宏,潘红,王会,晁赢,诸葛玉平.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林木衰退原因及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2021,34(2):80-84.
被引量:3
1
吴松弟.
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2):5-13.
被引量:18
2
张修桂.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概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1):79-85.
被引量:17
3
冯宗敏.
关于黄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8,11(4):72-73.
4
张小云.
利益集团视角下清代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患思想的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4):71-74.
被引量:1
5
戈应.
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中的一朵奇葩——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J]
.今传媒,1997,7(1):6-7.
6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与移民[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1):44-45.
7
张新.
二月二,拴娃娃[J]
.走向世界,1997(1):30-30.
8
文河.
曾经繁华的“海疆都会”——椒江章安古镇[J]
.今日浙江,2010(5):56-56.
9
潘威.
1861—1953年长江口南支冲淤状况重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1):22-28.
被引量:1
10
张慧芝,王尚义.
明代汾州“泄文湖为田”的负面影响[J]
.中国地方志,2006(5):40-45.
被引量:5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