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师生交往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文化哲学视野--师生交往研究之必然 师生交往作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兴奋点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对于师生交往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对于师生交往的定位呈现出了不同的层次:有人把师生交往作为一种教学环境来理解,以通过师生交往来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旨趣;还有人把师生交往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工具,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对教学活动的介入,以交往为手段来达到掌握更多知识的终极追求,相比较而言,在这个层面上的师生交往已经由外在于教学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介入到教学活动本身,但它仍然是处于教学活动边缘的工具性存在而已;最高层次的理解就是把师生交往纳入到教学的本体论层面,即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循着这样的理路,笔者认为从本体论视野来研究师生交往是不可扭转的历史之必然.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Modern Education Review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程(编号DAA01014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

  • 1弗莱德·R·多尔迈 万俊人等译.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2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43.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 5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1-6.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176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