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81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的关系和意义,我们对81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
杨健
张国强
机构地区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处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1-51,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标志物
乙型肝炎基因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钟熙,王佑春,RLing,倪健,梁争论,祁自柏,TJHarrison,李河民.
用现行国产HBsAg EIA检测乙肝S基因突变体问题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18(2):85-87.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侯金林,梁炽森,骆抗先.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a”决定簇基因序列的多态性[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1):1-4.
被引量:9
2
任红,TimHarrison.
重组HBsAg免疫逃逸突变体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2):130-132.
被引量:7
3
任红,中华肝脏病杂志,1994年,2期,134页
共引文献
26
1
方晔,徐小燕,吴春萍.
乙肝重叠丁肝感染对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影响初探[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08B):1570-1571.
被引量:2
2
林君英.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J]
.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51-154.
被引量:4
3
徐丽宏,梁国栋,付士红,曹玉玺,关坤萍,夏国良,吴士俊,张智清.
G145R突变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酵母系统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分析[J]
.病毒学报,2005,21(4):253-258.
被引量:1
4
齐法莲,徐军,陈英剑,杜秀敏,克丙申,胡成进.
HBsAg和HBeAg阴性者HBV-DNA定量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药杂志,2005,22(7):633-634.
5
徐丽宏,梁国栋,付士红,关坤萍,曹玉玺,吴士俊,夏国良,张智清.
G145R突变后HBsAg“a”决定簇合成肽的免疫学特性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8):642-647.
被引量:5
6
徐瑞龙,袁青,吴俊琪,胡轶,胡少龙.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样本HBV DNA定量分析[J]
.检验医学,2005,20(5):483-484.
被引量:4
7
单强,闫堃.
基于虚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X):28-29.
8
王佑春.
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价[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4):309-314.
被引量:10
9
吴俊琪,徐瑞龙,郑昭璟,黄斌伦,童爱飞,袁青.
乙型肝炎特殊血清学表现模式的探讨[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4):405-406.
被引量:3
10
张波,陈妍,龚劲松,张春燕,黄永国,张小燕,田拥军,杨东亮,李方和.
G145R变异重组HBsAg ELISA检测质控参照品制备的初步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775-17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
1
符小波.
乙型肝炎预后与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81-2681.
被引量:9
2
吴建明.
重症肝炎甲胎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2):88-88.
被引量:3
3
孙汶生,高丰光,曹英林,张利宁,马春红,宋静,张传森.
HBV DNA及HBx DNA亚片段在肝癌细胞内的整合及作用[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2):68-70.
被引量:21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被引量:14021
5
何泽宝,朱坚胜,蔡修熙,成扬,邬祥惠,尹有宽.
甲胎蛋白与肝炎病毒关系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3):176-177.
被引量:36
6
王翠红,山海鹰,谭磊.
AFP增高与乙肝各种血清学指标模式的关系及癌变风险分析[J]
.肿瘤防治杂志,2002,9(4):345-346.
被引量:1
7
王淑云,卜建朝,冯翠玲,来家骐.
乙型肝炎患者病原血清学非典型表现的研究[J]
.河北医药,2003,25(2):119-120.
被引量:2
8
项明.
甲胎蛋白与慢性乙肝的关系[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11(1):60-6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江冬梅,孙敏,张盛茹.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89-13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杉,雷培芸,熊丰.
化学发光法检测重庆地区6个月至2岁健康儿童甲胎蛋白含量及参考值范围的确定[J]
.儿科药学杂志,2017,28(6):3-5.
被引量:1
1
许铁军,曹远陆,乔春格.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6):247-248.
被引量:5
2
郭静,陆阳,李娜.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0):104-105.
被引量:1
3
钟萍,王乃新,郭继红,苏莉.
心力衰竭患者卡托普利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7,14(6):329-330.
4
顾锡炳,杨小娟,王栋,华忠,徐月琴,陆忠华.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关系和意义[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5):327-330.
被引量:7
5
顾锡炳,杨小娟,王娟华,华忠,陆忠华,徐月琴,贾志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基因型与特异性、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11-213.
被引量:1
6
张义雄,颜润,俞雷.
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与P-选择素的关系及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06,8(3):416-417.
7
李延武.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乙肝病毒耐药机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03-1304.
被引量:5
8
黄巧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J]
.疑难病杂志,2009,8(7):424-425.
被引量:6
9
龙宪和,童华诚.
溶血对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1):47-48.
被引量:27
10
邓益斌,王燕菲.
慢性乙型肝炎基因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850-853.
疑难病杂志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