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其培育技术总结报告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是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的第一个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因其育成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而得名."大通牦牛"是以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畜牧项目"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研究"、"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种培育研究"、"牦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肉生产系统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为基础,历经20多年辛勤努力而培育成功的.课题组经过捕获、驯化野牦牛、制作冻精、连续多年大面积人工授精,生产具有强杂交优势的1/2野血牦牛、有计划地组建1/2野血牦牛横交育种核心群、闭锁繁育、适度应用近交技术、强度选择与淘汰等主要技术手段,获得了生产性能高,特别是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强、体型外貌与毛色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含1/2野牦牛基因的牦牛新品种.20年来课题组从改变遗传结构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培育措施两方面入手,围绕育种工作开展多项科学研究与试验:①探索在家牦牛群体中导入野牦牛遗传基因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进而培育牦牛新品种的可行性;②探索野、家杂交优势产生的机理并加强野牦公牛站建设;③探索应用低代牛横交育种理论并组建1/2野血牦牛横交育种核心群;④强化选择与淘汰(公牛最终留种率11%、母牛淘汰率30%)加强后备种公牛培育;⑤进一步确定主选性状的育种指标;⑥建立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和试验扩大推广区等攻关技术.课题组不断解决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使新品种牛群品质不断完善和提高,培育出了能适应高寒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高山草场放牧性能,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较高、遗传性稳定的"大通牦牛"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牦牛没有人工培育品种的空白,改写了牦牛没有内部品种结构的落后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牦牛的育种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出处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5-12,共8页 China Herbivor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