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开掘人性--评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系列影片
被引量:
17
Director Ang Lee and His Trilogy of Fatherh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李安编导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所构成的“父亲三部曲”系列影片,注重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开掘人性,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家庭的解构和重组,并在表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与隔膜中探讨了各种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韵。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的文化观念和电影观念均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者
周斌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5年第5期45-50,共6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关键词
李安
中西文化
"父亲三部曲"
分类号
I207.3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1
严羽.沧浪诗话,1962.
2
丁卉.
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J]
.当代电影,2001(6):66-71.
被引量:23
3
郑洞天,利奥奈尔·卡尔特吉尼,奥里维尔·德·布律纳,王蔚.
法国电影导演吕克·贝松[J]
.当代电影,2002(6):24-27.
被引量:10
4
古人论写作,1981.
5
力子.
融合中西之长 创造完美电影——李安访谈录[J]
.当代电影,2001(6):62-65.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同[3],第171页.
2
同[3],第179页.
3
同[3],第168页.
4
同[3],第153页.
共引文献
68
1
孙会平.
试论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4):78-82.
2
柴如瑾.
浅析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冲突表现[J]
.电影评介,2008(11):37-37.
3
刘健鹏.
动作电影中的武打设计艺术[J]
.电影评介,2006(13):45-46.
被引量:7
4
李晨.
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解析“父亲三部曲”[J]
.华文文学,2004(2):24-30.
被引量:27
5
孙雪岩.
从中西文化的融汇看《卧虎藏龙》的成功[J]
.电影文学,2008(23):51-52.
被引量:1
6
崔新广.
李安电影中家庭的文化意义[J]
.电影文学,2007(23):30-31.
被引量:6
7
肖鸥.
传承文化的平台——婚礼电影的文化意蕴——试论《喜宴》、《我盛大的希腊婚礼》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蕴涵的异族文化差异[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S1):150-154.
被引量:6
8
徐晓东.
拉普特飞岛与尘世凡间——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的比较[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95-100.
被引量:2
9
张祎星.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试析李安电影作品的特点[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3):57-60.
被引量:1
10
周琼瑞.
风景这边独好——有关“同志电影”的断想[J]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9):103-105.
同被引文献
38
1
张霁月.
奇观电影背后的文化因素[J]
.社会科学,2007(8):157-159.
被引量:9
2
李晨.
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解析“父亲三部曲”[J]
.华文文学,2004(2):24-30.
被引量:27
3
欧静玉.
电影欣赏——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3):29-30.
被引量:8
4
姚汝勇.
发掘电影语言的表现潜力——从电影《夜宴》说开去[J]
.电影文学,2007(16):30-31.
被引量:6
5
高媛媛.
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J]
.电影文学,2007(14):20-21.
被引量:9
6
徐文松.
有距离的握手——张扬《向日葵》印象[J]
.电影文学,2006(4):28-29.
被引量:4
7
张颐武.
张艺谋与全球想像[J]
.文艺争鸣,2005(1):79-84.
被引量:7
8
喻群芳.
李安电影中的“恋父情结”[J]
.当代电影,2005(4):115-117.
被引量:4
9
王颖.
从批判、反思到皈依传统——论张扬电影的价值取向[J]
.山东社会科学,2006(4):59-62.
被引量:5
10
黄鸣.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100-103.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7
1
彭姝.
美国华人社会文化的多棱镜——评美国华人电影《面子》[J]
.电影评介,2006(9):11-12.
被引量:1
2
童珊.
电影中的中西文化撞击和融合[J]
.电影文学,2009(3):25-26.
被引量:4
3
郭兴.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J]
.电影文学,2011(19):18-19.
被引量:7
4
范轶阳,陈晓娟.
论李安“家庭三部曲”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4):26-28.
被引量:2
5
刁豪亮.
谈中西方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交流与融合[J]
.魅力中国,2013(14):76-77.
6
冯畅.
侠义:中国武侠电影的伦理构架[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4(8):16-19.
7
王悠菡子.
论李安《家庭三部曲》:冲突中的文化交融[J]
.戏剧之家,2017(14):140-140.
8
章妮.
李安电影文化空间研究[J]
.现代视听,2017(12):46-50.
9
唐一萌.
谈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90-91.
10
王运涛.
论仙侠影视中“神仙打架”的艺术化呈现[J]
.电影文学,2018(21):51-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李晶思,张曼.
浅谈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新闻传播,2020(10):8-12.
被引量:2
2
曹嬿.
论《七龙珠》的东方外壳和西方内核[J]
.长城,2009(6):179-180.
3
王欣茹.
解读中美“文化交融”电影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和《金陵十三钗》为例[J]
.东南传播,2013(11):36-38.
4
邱亚洪.
胡锦涛德育思想探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46-46.
5
关继东,杨凤麟.
文化视角下中美电影对比分析[J]
.电影文学,2013(2):22-23.
被引量:3
6
辛燕.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
.电影文学,2013(3):106-107.
被引量:2
7
宋欢.
爱国影片《1942》的“幸福”教育[J]
.电影文学,2013(11):82-83.
被引量:1
8
崔丹.
简析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J]
.电影文学,2014(11):16-17.
9
王悦欣,杨璇羽.
中文电影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20):119-122.
10
王子.
中国元素在电影中的音画组合方式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36-39.
1
李晨.
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解析“父亲三部曲”[J]
.华文文学,2004(2):24-30.
被引量:27
2
张宇.
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儒道文化[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3):25-25.
被引量:1
3
张祖文.
一根鸡肋的成功[J]
.意林(原创版),2008,0(11):13-13.
4
苗迪.
父与子——论李安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原型与深层文化意义[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3):87-89.
被引量:1
5
宋永毅.
新移民文学的成熟之作[J]
.书屋,1996,0(4):36-36.
被引量:1
6
李诗盈.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成长主题探析[J]
.电影文学,2016(21):34-36.
7
萧宇.
李安婚姻纪事[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3,0(12):21-23.
8
于晓姣.
论徐訏小说中“鬼”的类型与塑造原因[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10):11-11.
9
熊立.
平中见奇,奇中见正——论“野蛮”系列影片中的叙事手法[J]
.电影评介,2009(6):22-22.
10
奉志伟,谭英.
李安“电影作者”的独特风格分析[J]
.电影文学,2010(3):34-35.
被引量:3
华文文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