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思考与探讨(下)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3.4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近年来生物控制已成为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的主要措施之一,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逐渐引起国家和社会关注。研究并开发利用有害生物的优势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能收到除害增产、减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作者
安玉兴
杨俊贤
黄振瑞
黎莹
周仁强
机构地区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甘蔗糖业》
2009年第4期21-23,共3页
Sugarcane and Canesugar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有害生物
天敌
生物多样性
甘蔗
糖料作物
可持续控制
甘蔗害虫
替代农药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8
1
段景春,李章启.
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27-27.
被引量:1
2
刘子凡.
蔗田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浅析[J]
.中国糖料,2008,30(2):61-63.
被引量:3
3
李骁,王迎春.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6):708-713.
被引量:37
4
郑超,刘月廉,谢治国,谭中文.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1):79-80.
被引量:8
5
李文凤,黄应昆.
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J]
.昆虫天敌,2004,26(4):156-162.
被引量:27
6
陈彩贤.
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原因及可持续控制探讨[J]
.广西农业科学,2003,34(5):43-44.
被引量:2
7
王伯辉.
广西甘蔗引种的检疫问题[J]
.广西蔗糖,1999(4):18-20.
被引量:2
8
谷昭威,曲爱军,朱承美.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林木害虫的自然防治[J]
.生态学杂志,1998,17(3):59-62.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贺金生,王政权,方精云.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J]
.科学通报,2004,49(13):1226-1233.
被引量:141
2
杜相革,董民,曲再红,史咏竹.
有机农业和土壤生物多样性[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80-81.
被引量:27
3
张福锁,曹一平.
根际微生态系统养分有效性及植物适应性机理[J]
.土壤,1993,25(5):260-262.
被引量:12
4
王鉴明.
甘蔗生态农业[J]
.甘蔗(福建),1994,1(1):2-5.
被引量:9
5
李文凤.
螟黄足绒茧蜂的初步观察[J]
.昆虫天敌,1995,17(1):7-8.
被引量:5
6
李德生,张萍.
论森林生物多样性含义及保护[J]
.山东林业科技,1996,26(3):28-30.
被引量:7
7
胡江春,王书锦.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Ⅰ.大豆连作土壤紫青霉菌的毒素作用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6,7(4):396-400.
被引量:53
8
万方浩,叶正楚,Peter Haris.
生物防治作用物风险评价的方法[J]
.中国生物防治,1997,13(1):37-41.
被引量:37
9
严旭升.土壤肥力研究法[M].农业出版社,1988..
10
Ф.И.哈兹耶夫.土壤酶活性.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3~55
共引文献
93
1
潘雪红,魏吉利,商显坤,黄诚华.
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广西糖业,2019,0(6):14-19.
被引量:5
2
梁隐泉,高宝嘉.
害虫大发生的群落学机制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202-205.
被引量:1
3
黄应昆,李文凤.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J]
.环境昆虫学报,2006,29(2):85-92.
被引量:14
4
王岳,魏侠.
天然红松林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机制[J]
.林业科技,2005,30(1):24-25.
被引量:1
5
韩明跃.
松毛虫种群生态控制可行性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77-80.
被引量:1
6
毕湘虹,魏侠.
红松、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控制病虫害林分植物结构的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5,18(4):78-79.
被引量:1
7
郑建伟,黄大庄,张显国.
高速公路昆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334-337.
被引量:2
8
杨朗,陈恩海,黄小翠.
甘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可行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57-60.
被引量:2
9
孟祥普.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J]
.河北林业科技,2006(6):28-29.
被引量:1
10
马丰蕾,贾克功.
果园杂草的栽培学分类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134-138.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85
1
管楚雄,蔡连明,林明江,许汉亮,黄志武,梁瑞波,龙伟斌,胡成章,涂寿荣,赖宏光,涂育辉,陈子京.
广东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
.甘蔗糖业,2009,38(2):1-7.
被引量:20
2
黄应昆,李文凤.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J]
.环境昆虫学报,2006,29(2):85-92.
被引量:14
3
龚恒亮,管楚雄,安玉兴,孙东磊.
甘蔗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上)[J]
.甘蔗糖业,2009,38(5):13-20.
被引量:3
4
黄应昆,李文凤.
云南“双高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J]
.云南农业科技,2004(4):16-18.
被引量:16
5
罗桂新,赖开平,莫友彬,韦业琛.
莠灭净和2甲4氯异辛酯混剂配方筛选[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20(3):189-191.
被引量:3
6
黄志武,蔡连明,林明江.
5%毒·辛颗粒剂防治甘蔗蔗龟、蔗螟田间试验[J]
.甘蔗糖业,2004,33(4):16-18.
被引量:13
7
李文凤,黄应昆.
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J]
.昆虫天敌,2004,26(4):156-162.
被引量:27
8
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张珏锋.
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6):389-394.
被引量:71
9
王助引,周至宏,陈可才,贤小勇,朱桂徽.
广西蔗龟已知种及其分布[J]
.广西农业科学,1994,26(1):31-36.
被引量:6
10
周畅,林志玲.
除草剂防除蔗田杂草试验[J]
.甘蔗糖业,2005,34(1):17-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左洪亮,曾勇,高璐,李海怡,钟国华.
二甲四氯钠与莠灭净混用防除甘蔗田杂草的田间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798-2801.
被引量:14
2
谭裕模,卓宁,黎焕光,覃荣乐,潘红春,张文峰.
崇左蔗区螟虫为害造成产量和糖分损失及生防效果[J]
.甘蔗糖业,2011,40(4):18-25.
被引量:31
3
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王晓燕,揭曙彦,邹传文,曹德莉.
蔗龟防治田间药效试验[J]
.中国糖料,2011,33(4):52-53.
被引量:4
4
许汉亮,管楚雄,林明江,黄志武.
甘蔗金龟子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65-68.
被引量:7
5
陈培华,徐淑,陈炳旭,张晓薇.
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01-101.
被引量:10
6
林明江,安玉兴,管楚雄,许汉亮,李继虎,梁瑞波.
甘蔗螟虫捕食性天敌昆虫利用前景[J]
.甘蔗糖业,2012,41(3):29-33.
被引量:9
7
廖冬晴,黄党源,雷艳梅,黄忠泊.
灯光诱杀对蔗龟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1-3.
被引量:2
8
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尹炯,申科,毛永雷,徐宏,吉学进,杨绍聪.
5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J]
.中国糖料,2013,35(3):59-61.
被引量:3
9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张荣跃,单红丽,王晓燕,仓晓燕.
高原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J]
.应用昆虫学报,2017,54(5):838-844.
被引量:3
10
高远起,赖开平,阮志强,林庆才,韦茂春.
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防治蔗龟田间药效试验[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6,45(10):9-11.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陈峰,胡进锋,王长方,游泳,王俊.
氟磺唑草胺防除甘蔗田杂草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420-423.
被引量:6
2
闫青云,梁元耀,方峰,赖开平,叶一强.
4种除草剂防除甘蔗田恶性杂草试验[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234-2237.
被引量:7
3
许汉亮,林明江,管楚雄,邹以文,谢小明,李继虎.
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对甘蔗条螟的协同控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72-74.
被引量:13
4
江雪莲.
来宾市甘蔗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
.中国糖料,2012,34(3):74-76.
被引量:2
5
段维兴,刘许辉,杨海霞,王泽平,高轶静,张荣华,罗霆,宋焕忠,张革民.
4种除草剂对甘蔗新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2,26(5):504-507.
被引量:9
6
廖冬晴,黄党源,雷艳梅,黄忠泊.
灯光诱杀对蔗龟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1-3.
被引量:2
7
杨柳恋,韦贵剑,梁景文,覃正生,黄永东,侯青光,罗积维,陆文娟,黄规军.
2010~2012年广西宜州市甘蔗螟虫性诱测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00-1102.
8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申科,王晓燕.
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蓟马田间试验[J]
.云南农业科技,2013(1):6-8.
被引量:1
9
尹炯,李文凤,黄应昆,罗志明,申科,毛永雷,徐宏,吉学进.
72%异丙甲草胺乳油对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175-178.
被引量:8
10
许汉亮,林明江,李继虎,龚恒亮,安玉兴,陈立君,欧伟兴,管楚雄.
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预测模型[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82-85.
被引量:10
1
卢植新.
浅谈农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发展[J]
.农药市场信息,2005,0(1):12-13.
被引量:1
2
夏敬源.
新世纪我国植保工作的发展对策与目标任务[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3-4.
被引量:6
3
梁桂银.
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河北农机,2011(6):50-50.
被引量:3
4
刘素君.
石家庄市灌区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J]
.河北水利,2003(8):40-41.
5
赵芙蓉.
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
.新疆农业科技,2016(2):10-11.
被引量:3
6
甘国福.
武威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问题[J]
.甘肃农业科技,2004,35(7):46-47.
7
魏树,张宁川,吕忠明,李长发.
宁夏引黄灌区鲜食玉米引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展望、思考与探讨[J]
.银川科技,2006(2):20-24.
8
林文熙.
遂昌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
.茶业通报,2014,36(3):130-132.
被引量:2
9
张隆国,彭传华,许红.
试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发展趋势[J]
.湖北植保,2002(6):28-30.
10
缪勇,陈树仁,卞红正,闫德龙.
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几点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1,7(3):8-10.
被引量:8
甘蔗糖业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