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思考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共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作者
严利华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公共领域理论
中国公共领域
发展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任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78-8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于海.
公共领域的起源和演化──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变》[J]
.社会,1998,18(6):47-48.
被引量:8
2
曹卫东.
从“公私分明”到“大公无私”[J]
.读书,1998,0(6):88-95.
被引量:15
3
[2]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
展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2):123-128.
被引量:120
共引文献
10
1
张巍江,竺李.
网络传播对中国新闻业的冲击和影响[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2):77-81.
2
吕倩.
公共领域的复兴——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
.理论导报,2010(9):30-31.
3
刘爱芳,陈宇宙.
西方国家政党与宪政关系探析[J]
.太平洋学报,2010,18(10):16-23.
4
刘爱芳.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48-52.
被引量:1
5
郭玉锦.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6.
被引量:7
6
刘中起.
公共商谈与政治话语: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世界[J]
.甘肃理论学刊,2012(3):5-9.
被引量:1
7
刘中起.
重建公共领域:走向社会沟通理性化——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评介[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0(3):74-78.
被引量:4
8
严利华.
网络民主的可能性及在中国发展的现实困境[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1,0(3):191-196.
9
张金娟.
基于传播社会学视角浅析网络时代的“缺场交往”现象[J]
.视听,2020(10):198-199.
10
王永杰.
QQ群聊是不是公共领域[J]
.考试周刊,2007(24):116-117.
同被引文献
30
1
J.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4
2
谢立中.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7(2):13-22.
被引量:8
3
郑杭生,洪大用.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内涵[J]
.社会学研究,1996(1):58-63.
被引量:31
4
冯道军.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J]
.求索,2014(8):112-117.
被引量:5
5
刘学平,梁贵红.
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5):27-29.
被引量:6
6
韩震,俞吾金,郭齐勇,陈乔见,李建华.
社会公平正义与政治文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J]
.中国社会科学,2009(1):44-50.
被引量:127
7
杨仁忠.
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学术建构及其政治哲学意义[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33-36.
被引量:5
8
黄建钢.
再论“公共社会”[J]
.中国行政管理,2009(9):44-47.
被引量:2
9
高春花.
中国公共领域发展滞缓的传统归因与现实路径[J]
.行政论坛,2010,17(1):72-76.
被引量:3
10
王晓升.
“公共领域”概念辨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4):22-30.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宋明爽.
公共化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重构[J]
.东岳论丛,2014,35(2):132-136.
2
王真真,王相飞,张大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体育健康传播公共领域的建构[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1):1-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段鑫玥,张晓丹.
基于新媒体的中国老年人健康传播困境及对策[J]
.新媒体研究,2021(4):59-61.
被引量:6
2
延怡冉,王相飞.
体育危机传播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6):94-103.
被引量:1
3
江涛章.
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3):170-172.
4
王丽丽.
新媒体应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球首映,2022(1):155-157.
被引量:2
5
刘不凡.
社交媒体体育健康传播的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5):69-71.
被引量:3
6
李有强,张业安.
中国体育健康传播的概念内涵、发展状况与未来展望[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8):28-35.
被引量:13
7
时丹.
糖尿病运动疗法微信小程序设计思路[J]
.体育科技,2022,43(6):26-28.
8
杨泳慧.
新闻客户端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以齐鲁壹点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3(5):39-42.
被引量:1
9
宋璞良.
涵化理论视角下体育健康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
.记者摇篮,2023(6):54-56.
被引量:1
10
阎晋虎,于晓梅,张业安,孙浩.
人机交互情景下的体育健康传播:受众风险与疏解路径[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4):107-114.
被引量:3
1
彭琳.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例[J]
.现代交际,2016(16):31-32.
被引量:1
2
赵亿.
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存在价值分析[J]
.新闻传播,2012(1):20-20.
被引量:1
3
潘修华,焦传明.
中国公共领域“存在”问题探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41-43.
被引量:3
4
张宝生.
当前公共领域研究问题综述[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15):5-6.
5
姜璐.
浅析微博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影响[J]
.新闻世界,2013(2):61-62.
6
徐颖,安菁菁.
多给网络一点宽容——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理想主义出发重提网络公共领域[J]
.消费导刊,2006(11):423-424.
被引量:2
7
俞祖成,邢坤.
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之新探索——基于西方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现象之解读[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0(4):82-87.
8
曾诚,詹艾斌.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致思理路及其当代价值[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2):104-113.
被引量:5
9
邓伟志,钱海梅.
中国社团发展的八大趋势[J]
.学术界,2004(5):16-25.
被引量:13
10
黄伟.
公共机构行政秘书的功能定位[J]
.秘书,2003(7):14-15.
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