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广场》
2002年第5期16-16,共1页
Science Mosaic
参考文献9
-
1傅忠,曾盛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5,27(5):255-257. 被引量:32
-
2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王存文.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5,22(3):26-29. 被引量:28
-
3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44. 被引量:83
-
4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5):64-65. 被引量:45
-
5张海燕.产学结合 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0(1):90-93. 被引量:7
-
6英健文,蔡立彬,崔英德.高等工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8-51. 被引量:22
-
7黄诗君,阳林,章争荣.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2-55. 被引量:47
-
8范海燕,王玉吉.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2):33-35. 被引量:37
-
9宋书中,姚惠林,葛运旺.产学研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66-6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17
-
1俞仲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7(4):1-7. 被引量:2
-
2张健.订单教育运作的内在机制与操作要领[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5):17-20. 被引量:22
-
3侯文霞.高等工程院校电工实习基地的思考[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28.
-
4崔碧海,赵长荣,郑周练,杨文柱,潘锡融.产学结合,建立广泛、稳固的实习基地[J].高等建筑教育,1999,35(3):57-58. 被引量:2
-
5焦贞伍,郭桂枝,冯金花,邢金凤,宫庆恩.论实习基地在教学、科研及生产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教育,2000,1(3):40-40. 被引量:5
-
6段雄春,曾文光,黄海宇,詹伟文.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7(1):24-29. 被引量:13
-
7曹宏深,罗中华,陈璞,关绍康,华林,常志华.机械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之管见[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61-66. 被引量:11
-
8曹军卫,杨复华,张翠华.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2):99-101. 被引量:45
-
9李红玉,罗祥云,陈强,孟雪琴.利用现有学科优势 因地制宜 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J].高等理科教育,2002(2):48-51. 被引量:7
-
10刘学春,彭清才,等.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山东农业教育,2001(1):8-1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65
-
1岳朝龙,王琳,唐莉.关于加强经济学院实践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92-93. 被引量:9
-
2周世玉.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基层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J].山西档案,2006(S1). 被引量:2
-
3曹帮华,魏蕾.林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36-38. 被引量:9
-
4王晓婓.论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潍坊学院学报,2009,9(3):143-144. 被引量:3
-
5马中记,刘志军,叶会华.大学生社会实习的社会保障机制探讨[J].文教资料,2008(31):152-154. 被引量:2
-
6刘树洪,武德峰,辛国强.构建实习网络平台 促进实践教学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57-59. 被引量:5
-
7单良.江南大学食品学科校外实习基地工作的新实践[J].科技资讯,2007,5(9):156-157. 被引量:6
-
8刘红霞,李勇军,周强.对本科实习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6(35):23-24. 被引量:5
-
9余晓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建设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29-31. 被引量:4
-
10滕立国,梁荣新,郑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7(8):7-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韩玲.试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发展[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83-85. 被引量:3
-
2王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159-160. 被引量:1
-
3张敏.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6,26(4):229-231. 被引量:16
-
4杨淑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之我见[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4):17-20. 被引量:5
-
5何燕,覃庆甫.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初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116-118. 被引量:2
-
6杨淑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之我见[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2):95-95. 被引量:5
-
7王锡学.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情报,2008,28(6):217-218. 被引量:11
-
8张军.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馆员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0(3):22-23. 被引量:7
-
9彭晓芃.浅谈提升图书馆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95-97. 被引量:3
-
10华京生,李萍.网络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6):49-51.
-
1徐冬节.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4,24(4):52-54. 被引量:31
-
2杨时军.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建设[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4(1):41-43.
-
3韩梅.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J].乡镇经济,2003,19(9):42-43.
-
4李富林.论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2):51-52. 被引量:1
-
5赵丽君.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分析[J].北方经贸,2016(7):159-159. 被引量:1
-
6汤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探讨[J].学术交流,1991(5):1-3.
-
7刘妙芬,冯亚萍.建立新书阅览室 提高图书利用率[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2):39-39. 被引量:1
-
8高亮.试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18):19-19.
-
9戴宁.论农科职技高校的情报资料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8(5):12-14.
-
10任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刊思路和前景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98,5(1):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