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文化也影响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从文化与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高等教育与文化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两者潜在的互动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和谐文化建设的观点。
作者
宋蔚
机构地区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出处
《管理观察》
2008年第23期89-90,共2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文化
关系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吴光辉.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说——解读《潘懋元论高等教育》[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51-54.
被引量:4
2
柯森.
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阶段的过渡性及其现实意义[J]
.高教探索,2001(4):25-28.
被引量:2
3
邹晓平.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11-16.
被引量:48
4
刘文俊,陈琳.
论高等教育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参与[J]
.社会科学家,2007,22(2):146-147.
被引量:3
5
李四平.
大学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2):29-3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胡瑞文.
高等教育应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3):5-7.
被引量:21
2
潘懋元,朱国仁.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
.高等教育研究,1995,16(1):1-9.
被引量:133
3
陈至立.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 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 办出特色——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07(5):4-8.
被引量:25
4
浩歌.
积极推进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7(7):1-1.
被引量:4
5
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3-44.
6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
.[EB/OL].http://www. moe. edu. cn/moe-det/gaoxiao/hot/20021201. htm.,.
8
潘懋元.精英与大众:21世纪初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A]..中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196.
9
谢作栩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1,(11):38-38.
10
LEE S SHULMAN. The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2000 Edition [R].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2000.23.
共引文献
60
1
陈露,张晨,郑恺.
军校和谐文化建设研究[J]
.山东青年,2019,0(12):285-286.
2
陈卫平.
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131-132.
被引量:1
3
金一超.
论精英和精英教育的逻辑起点[J]
.现代教育论丛,2008(8):28-31.
被引量:2
4
金一超,鲍健强.
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87-92.
被引量:8
5
徐世浩.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研究[J]
.高教与经济,2006,19(3):60-62.
6
谢南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研究[J]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0(S1):73-77.
7
李建辉.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建构[J]
.大学教育科学,2005(6):13-16.
被引量:19
8
张有道,张孝远.
合并型高校人力资源整合优化策略思考[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2):135-138.
被引量:4
9
韩飞舟.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解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29-31.
被引量:13
10
武长河,蒋莉莉.
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研究的缺陷[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0):49-53.
被引量:9
1
孙基洲,原琳,焦艳梅.
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187-187.
2
徐明珍.
对高校后勤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2):59-61.
被引量:1
3
张健伟.
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J]
.理论前沿,2007(10):43-44.
被引量:1
4
邹丽琴.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12-1013.
被引量:1
5
王家瑾.
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教育研究,1997,18(1):51-55.
被引量:109
6
余昌海,徐茂,刘上海.
环境育人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6):41-42.
7
侯咏梅.
农村教育的深思[J]
.时代教育,2009(9):143-143.
8
王克胜.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尝试[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5,0(6):38-40.
被引量:5
9
王艳华.
课程情景与课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21):13-14.
10
张伏力.
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15(3):75-77.
管理观察
2008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