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以深圳市为例,结合近年来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并以此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
张燕
段杰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管理观察》
2008年第18期168-170,共3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基金
深圳市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115A038)
深圳大学校级项目(编号:4DJ)资助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深圳市
分类号
F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2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陶纪明.
生产者服务业的功能及其增长[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9):55-61.
被引量:16
2
钟韵,阎小培.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人文地理,2003,18(5):46-51.
被引量:110
3
刘重.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J]
.天津社会科学,2006(2):89-92.
被引量:42
4
金钰.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96-298.
被引量:6
5
郑吉昌.
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1):27-32.
被引量:41
6
陈保启,李为人.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86-90.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申静,王腊梅.
试探国外服务创新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
.情报杂志,2004,23(8):11-13.
被引量:36
2
郑吉昌,夏晴.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
.财贸经济,2004,25(9):89-93.
被引量:72
3
王缉慈,宋向辉,李光宇.
企业衍生:北京新技术集聚体形成的重要特征[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5(6):8-13.
被引量:47
4
唐珏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大都市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J]
.广西社会科学,2006(2):43-47.
被引量:15
5
格鲁伯 沃克(1989).《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M].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6
麦特思.《服务运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吴敬琏.《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必经之路》,《北京晨报》2005年6月22日.
8
Daniels P W. Services Industries: A Geographical Appraisal [M]. London: Methuen, 1985. 1-16.
9
Sven Illeris, The Service Economy--A Geographical Approach [M].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6.11-23.
10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
共引文献
202
1
杨建涛,冉聪.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研究进展[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1):38-46.
2
向永泉.
厦门制造业升级进程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0(4):28-32.
被引量:2
3
张凤杰,陈继祥.
生产性服务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
.市场营销导刊,2007,0(Z1):30-33.
被引量:2
4
闫小培,钟韵.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05,25(5):537-543.
被引量:55
5
刘重.
生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分析[J]
.未来与发展,2006,27(6):32-34.
被引量:8
6
陈仕权.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特点及作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91-193.
被引量:13
7
姚耀,陈高森,骆守俭.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9-11.
被引量:29
8
邬凌云,李宗植.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J]
.江苏商论,2006(10):65-67.
被引量:11
9
刘曙华,沈玉芳.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驱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人文地理,2007,22(1):112-116.
被引量:23
10
林梦.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J]
.商业经济,2007(7):91-9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3
1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
CEPA背景下广东服务业的对外开放[J]
.广东社会科学,2005(4):40-45.
被引量:10
2
雷小清.
广东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
.现代情报,2005,25(10):56-58.
被引量:3
3
刘重.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J]
.天津社会科学,2006(2):89-92.
被引量:42
4
姚耀,陈高森,骆守俭.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9-11.
被引量:29
5
陈保启,李为人.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86-90.
被引量:35
6
刘曙华,沈玉芳.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驱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人文地理,2007,22(1):112-116.
被引量:23
7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
.地理学报,2007,62(8):821-830.
被引量:90
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2006-03-14.
10
JOSEPH F F. Producer Services, Scale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90, 42(4) :715 -729.
引证文献
2
1
张学辉,王如渊,周其江.
基于VEC模型的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分析——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292-296.
被引量:2
2
蓝文妍.
广东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10(4):20-2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郑少智,晏育文.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定量研究——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视角[J]
.产经评论,2012,3(6):5-11.
被引量:3
2
刘湖,张家平.
丝路经济带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6,32(18):111-113.
1
朱琳琳.
经济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电子商务,2013(11):200-201.
2
周学锋.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J]
.浙江统计,2006(11):24-26.
3
裴文辉,田媛媛,程颖慧.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296-297.
被引量:1
4
刘勇.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取向[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9):9-12.
被引量:1
5
秦川,姚红卫.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四川省情,2008(2):59-60.
被引量:2
6
阮红霞,张成山.
国际贸易促进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机制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2S):101-101.
7
张磊,刘进荣,隋艳秋.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7):11-15.
被引量:8
8
李勇坚,夏杰长.
推动城市与服务业互动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13(14):44-47.
被引量:4
9
陈学妍,姜丽丽,仝爱华.
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6):56-57.
10
陈庆修.
关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9):30-32.
管理观察
2008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