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考古层位学的里程碑之作--《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导读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论述不多,但字字珠玑,篇篇经典;令人咀嚼,回味无穷。发表在《考古通讯》1956年第2期上的《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就是一篇中国考古学的经典文献(下文简称"《西安附近》")。
作者
许永杰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研究中心
出处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8-14,共7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基金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研究项目“珠江流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项目“环海南岛明清海防设施调查”成果
关键词
地层堆积
遗迹
考古
考古学文化
文化遗存
层位
西安
陕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类号
K871.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15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3
1
许永杰.
考古层位学札记三则[J]
.江汉考古,2009(2):56-66.
被引量:4
2
徐良高.
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2000(2):199-256.
被引量:53
3
陈迟.
关于齐家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88(6):528-537.
被引量:4
4
大何庄遗址“分段”研究商榷——与张忠培同志讨论[J]
.考古,1988(6):538-541.
被引量:2
5
张忠培.
齐家文化研究(下)[J]
.考古学报,1987(2):153-176.
被引量:35
6
张忠培.
齐家文化研究(上)[J]
.考古学报,1987(1):1-18.
被引量:37
7
俞伟超,张忠培.
探索与追求[J]
.文物,1984(1):1-9.
被引量:13
8
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83(5):60-69.
被引量:43
9
杨绍舜.
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J]
.考古,1981(3):211-212.
被引量:42
10
张忠培.
吉林市郊古代遗址的文化类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11(1):69-79.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林公务.
福建闽侯庄边山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98(2):171-227.
被引量:19
2
佟柱臣.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中心发展论和发展不平衡论——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明的起源[J]
.文物,1986(2):16-30.
被引量:28
3
于崇源.
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85(2):209-222.
被引量:29
4
吴从众.
僜人父权制的家庭与婚姻[J]
.民族研究,1980(1):72-80.
被引量:4
5
许明纲,许玉林,苏小华,刘俊勇,王璀英.
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J]
.考古学报,1981(1):63-110.
被引量:69
6
安志敏.
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J]
.考古学报,1981(3):269-285.
被引量:51
7
The Inner Mongolia Archaelogical Team,Institute of Archaeology,Academia Sinica.
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4(1):111-144.
被引量:73
8
苏秉琦,吴汝祚.
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J]
.考古,1956(2):32-38.
被引量:23
9
安志敏.
甘肃远古文化及其有关的几个問題[J]
.考古,1956(6):9-19.
被引量:18
10
邹衡.
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J]
.考古学报,1956(3):77-103.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315
1
杜勇.
周人居豳时代的共同体建设[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4-12.
2
韩鼎.
饕餮纹渊源研究[J]
.形象史学,2022(4):3-51.
被引量:5
3
韩鼎.
早期艺术研究中多学科证据的使用问题[J]
.形象史学,2020(2):6-34.
被引量:2
4
王振,豆海锋,刘斌,姜海燕.
陕西旬邑县商周时期遗址考古调查[J]
.西部考古,2023(1):1-24.
5
袁博.
夏鼐先生与仰韶文化研究[J]
.西部考古,2022(1):445-454.
6
张天恩,刘锐.
春秋早期关中周余民及文化遗存浅识[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1(1):46-56.
7
席乐.
聚焦郑州:关于二里头文化向二里岗文化过渡的讨论[J]
.三代考古,2023(1):86-99.
8
牛世山.
殷墟考古三题[J]
.三代考古,2021(1):288-300.
9
李连娣,井中伟.
中国北方系青铜短剑研究[J]
.三代考古,2018,0(1):188-220.
10
韩金秋.
试论殷墟出土的青铜短剑[J]
.三代考古,2018,0(1):178-18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0
1
陈星灿.
考古学对于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贡献——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及中国文明起源范式的演变[J]
.南方文物,2011(2):85-88.
被引量:7
2
弗雷德里克·马特森,黄洋,李雅淳,袁俊杰.
陶器生态学:近东早期文化研究的一种途径[J]
.南方文物,2012(1):184-190.
被引量:3
3
孙若昕.
史前经济考古的新实践[J]
.南方文物,2012(1):191-194.
被引量:1
4
夏鼐.
十年来的中国考古新发现[J]
.考古,1959(10):505-512.
被引量:7
5
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J]
.考古,1959(10):531-536.
被引量:87
6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6
7
石兴邦.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J]
.考古,1959(10):566-570.
被引量:43
8
苏秉琦,殷玮璋.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
.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94
9
尹焕章,张正祥,纪仲庆.
江苏邳县四户鎭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64(2):9-56.
被引量:98
10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J]
.考古,1974(5):333-33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
1
许永杰.
殷墟十五次发掘形成的中国考古地层学叙议(上篇)[J]
.边疆考古研究,2021(1):339-361.
被引量:1
2
刘芳.
中国现代考古研究模式分析[J]
.卷宗,2012(7):1-1.
3
陈伟驹.
殊途同归:夏鼐和苏秉琦中国文化起源多元说形成之比较[J]
.考古学报,2021(2):177-1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夏燕靖.
艺术史学的身份建构——遵从艺术史“共性”特征 探讨其交错接纳与边界扩展[J]
.民族艺术研究,2021,34(4):5-16.
被引量:4
2
高云逸.
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分期初探[J]
.社会科学战线,2023(4):270-275.
被引量:2
3
魏唯一.
考古学视野下安阳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研究[J]
.殷都学刊,2023,44(1):50-59.
被引量:1
1
吴汝祚,胡谦盈.
寶鷄和西安附近考古發掘簡報[J]
.考古,1955(2):33-40.
被引量:5
2
潘松鹤.
试论考古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及其方法[J]
.史林,1993(1):1-6.
3
顧铁符.
西安附近所見的西漢石雕藝術[J]
.文物,1955(11):3-11.
被引量:5
4
石兴邦.
豐鎬一帶攷古調查簡報[J]
.考古,1955(1):28-31.
5
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83(5):60-69.
被引量:43
6
路易斯·马札坦塔,艾鹏.
中国兵马俑[J]
.对外传播,1997,0(6):56-56.
7
许永杰.
考古层位学札记三则[J]
.江汉考古,2009(2):56-66.
被引量:4
8
蔡永华.
解放后西安附近发现的西汉、新莽钱范[J]
.考古,1978(2):122-129.
被引量:10
9
孙国平.
关于木构建筑遗迹考古发掘的几个问题[J]
.东南文化,2004(6):38-42.
10
冯林,罗亚萍.
西周青铜器年代学[J]
.四川文物,1995(6):69-72.
南方文物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