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宝之旅: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及其上海预展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此集中地展示中国艺术品,在世界历史上尚属首次……[中国]作为最具艺术气质的国度之一,孕育出最为精美的作品。英国民众让人无比羡慕,因为他们拥有这样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直接观赏这些作品。"1以上文字摘自一则关于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报道。作为20世纪上半叶轰动全球的艺术盛事。
作者
郭卉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国际博物馆》
2011年第1期84-91,共8页
Museum International
关键词
国际展览会
伦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展品
艺术展览
展厅
上海
艺术
分类号
F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张姚俊.
1935年故宫国宝亮相上海[J]
.世纪,2006(2):65-67.
被引量:5
2
那志良,庄严.
遭国难与展国宝——1935年伦敦艺展亲历[J]
.紫禁城,2007,0(3):32-52.
被引量:11
3
吴志伟.
辉煌一时的德国总会[J]
.档案春秋,2007(1):26-28.
被引量:3
4
陈建宁.
轰动欧洲的中国国宝展及其风波[J]
.档案与史学,2003(3):67-6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2
1
陈曦.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文献评述[J]
.西部考古,2023(1):312-323.
2
陈诞.
轰动上海的文化盛事——1935年故宫文物上海预展[J]
.都会遗踪,2021(1):31-42.
3
鲁婉卓.
探索漫画出版新思路——《故宫回声》创作手记[J]
.传媒论坛,2023,6(11):105-107.
4
曹菁菁.
国图藏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未刊稿[J]
.文献,2014(4):123-131.
5
李翊菲.
1935-1936年伦敦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会上的瓷器及其背后[J]
.美术学报,2014(5):116-119.
被引量:2
6
曲艺.
国家公祭鼎——青铜鼎的世系传承与公共纪念性意义[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3):64-67.
被引量:1
7
王方晗.
以石雕为中心的艺术史叙事—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的中国古代石雕[J]
.艺术设计研究,2015(4):94-105.
被引量:3
8
李立.
国宝海外首展研究--1935-1936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八十周年记[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4):145-154.
被引量:4
9
郑立君.
伦敦中国艺展会与中国近代对外设计交流[J]
.美育学刊,2017,8(4):16-22.
被引量:1
10
鲁婉卓.
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创意融合:故宫文物南迁历史题材漫画的创作与传播——以《故宫回声》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126-1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9
1
王伟,谭佳.
早期中国思想研究的中西之维——以对巫鸿的评论为视角[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409-420.
被引量:2
2
刘旭光.
“气韵生动”的一次域外之旅——艺术与美学概念的民族性与普适性[J]
.中国文学批评,2021(1):74-84.
被引量:6
3
刘庆.
趣味品格的塑造与美学话语的构建——罗杰·弗莱与早期《伯灵顿杂志》上的中国艺术[J]
.浙江学刊,2021(2):192-199.
被引量:6
4
姜志鹏,刘毅青.
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艺术社会学困境及启示——以柯律格为例[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0(1).
被引量:4
5
毛万宝.
书法:异域中的生存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海外书法研究述评[J]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3):4-7.
被引量:1
6
面向世界的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开辟的新天地[J]
.中国文化遗产,2005(4):109-112.
被引量:1
7
陈云海.
“笔法美学”与“书画同体”——高居翰与方闻艺术史观比较研究[J]
.新视觉艺术,2012(5):17-18.
被引量:2
8
王瀛三,陈卫.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记河南省博物馆首次参加的出国展览[J]
.中原文物,1996(3):116-119.
被引量:2
9
薛永年.
美国研究中国画史方法述略[J]
.文艺研究,1989(3):148-156.
被引量:31
10
谭新嘉.
梦怀录[J]
.文献,1982(4):236-24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陈曦.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文献评述[J]
.西部考古,2023(1):312-323.
2
李立.
国宝海外首展研究--1935-1936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八十周年记[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4):145-154.
被引量:4
3
鲁旸堃.
原境重构与知识生成:对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再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6):33-39.
被引量:1
4
范丽雅.
东方艺术之旅 试论劳伦斯·宾雍1929―1930年的亚洲之行[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2(1):43-56.
被引量:4
5
周建增.
百年中国的海外中国艺术研究学术史动向[J]
.粤海风,2022(5):32-45.
6
范丽雅.
郑天锡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J]
.美术观察,2023(3):52-59.
被引量:1
7
周余姣,张馨月.
国立北平图书馆古籍文献展览工作考述[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5):29-34.
被引量:1
8
陈曦.
构建阐释关联性:在国际博物馆平台讲好中国故事[J]
.东南文化,2024(6):172-18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陈曦.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文献评述[J]
.西部考古,2023(1):312-323.
2
黄薇.
民国文化政策作用下的海外艺术展览——以1935—1936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为例[J]
.都会遗踪,2021(2):2-18.
3
鲁旸堃.
原境重构与知识生成:对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再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6):33-39.
被引量:1
4
郭斐珺,马凌.
以博物馆为媒介:新时代国际传播的一种方法[J]
.当代传播,2022(1):39-43.
被引量:11
5
潘雨薇,潘建伟.
论劳伦斯·宾雍中国画研究的诗学维度[J]
.美育学刊,2023,14(3):57-62.
被引量:1
6
屈文生,徐琨捷.
法律知识的全球环流与近代中国法形象的重塑——以《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正集》英译为中心[J]
.探索与争鸣,2023(10):81-92.
被引量:6
7
刘一娴.
眼睛、知觉与主体性 20世纪初英国“中国艺术”论的经验阐释理路[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3(4):83-91.
8
刘一娴.
20世纪初英国汉学建构中的“韵律”与“节奏”概念——以劳伦斯·宾扬为例[J]
.美术大观,2023(12):130-134.
9
刘一娴.
浪漫美学的东方之眼——劳伦斯·宾扬的中日艺术史研究[J]
.美术观察,2024(4):66-72.
10
张露.
展览、旅行与中国艺术书写:以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为中心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国家形象塑造[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4(2):33-47.
1
文龙.
英国市场泡菜销量明显增加[J]
.农产品市场,2005(43):19-19.
2
林莹.
英国:马铃薯供应紧张[J]
.农产品市场,2006(47):14-14.
3
小川.
那些留在胡同里的记忆[J]
.上海采风,2009(11):40-41.
4
沈海滨.
花城尼斯[J]
.留学生,2015,0(2):50-51.
5
杭州阳明谷 实景品鉴[J]
.商业文化,2007(17):90-91.
6
英国广告协会挽救广告形象[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6):110-110.
7
茅杰飞.
塑造英国新角色[J]
.财新周刊,2016(36):20-21.
8
林涛.
谷歌逼近百度[J]
.中国企业家,2009(8):29-29.
9
凤舞.
度度假上上网:一个保姆的优质生活[J]
.农村青年,2013(11):39-43.
10
陈波.
英国政府价格监管的启示[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59-60.
被引量:6
国际博物馆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