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V+T+(的)+N”句式中“的”字隐现规律考察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探讨了"V+T+(的)+N"句式中"的"字隐现规律,通过对大量真实语料的检索分析发现,"的"字的隐现与时量成分的类型和时量成分语义所指都有关系。"的"字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语用层面的,强化凸显时量成分。
作者
赵明慧
李平华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科部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184,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的”字隐现规律
时量成分类型
时量成分语义所指“的”字功能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徐阳春,钱书新.
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3):45-55.
被引量:37
2
储泽祥.
“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J]
.中国语文,2001(5):411-417.
被引量:81
3
周小兵.
动宾组合带时量词语的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142-147.
被引量:7
4
蒲喜明.
结构助词“的”还有另外三种用法[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2(2):113-11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39
2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
.中国语文,1998(2):93-102.
被引量:115
3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
.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28
4
刘丹青,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1998(4):243-252.
被引量:328
5
张伯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
.当代语言学,1997(2):15-19.
被引量:137
6
郑远汉.
漫谈修辞研究的兴衰与前景[J]
.当代修辞学,1999(1):1-4.
被引量:7
7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8
沈家煊.
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1):96-104.
被引量:33
9
马学良,史有为.
说“哪儿上的”及其“的”[J]
.语言研究,1982,2(1):60-70.
被引量:24
10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92
共引文献
120
1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2
王蕾.
形式否定的隐入规则分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51-65.
3
胡邦岳.
“反转使役句”句法、语义、语用及其互动[J]
.语言学论丛,2020(2):195-216.
被引量:1
4
贾红霞.
试论“人物关系名词+时量/动量”结构[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107-112.
被引量:3
5
钟明荣,谢双园.
也谈“名+一量”格式的用法[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32-37.
被引量:5
6
储泽祥.
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
.汉语学报,2004(2):48-55.
被引量:29
7
马啸.
“V的N”与“还是V的好”[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4):86-91.
被引量:1
8
熊仲儒.
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37-45.
被引量:4
9
沈强.
汉语名词性短语中的名词移位与名词短语移位[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58-63.
被引量:2
10
温锁林,范群.
现代汉语口语中自然焦点标记词“给”[J]
.中国语文,2006(1):19-25.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33
1
王静.
“个别性”与动词后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48-54.
被引量:11
2
姚双云,储泽祥.
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J]
.语言科学,2003,2(5):56-70.
被引量:11
3
吴怀成.
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J]
.汉语学报,2011(1):56-61.
被引量:7
4
李讷,石毓智.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
.当代语言学,1997(3):32-38.
被引量:86
5
戴耀晶.
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J]
.汉语学习,1998(2):1-4.
被引量:48
6
周小兵.
动宾组合带时量词语的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142-147.
被引量:7
7
戴浩一,叶蜚声.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
.当代语言学,1991(1):25-33.
被引量:77
8
项开喜.
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
.中国语文,1997(4):260-267.
被引量:92
9
戴浩一,叶蜚声.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
.当代语言学,1990(4):21-27.
被引量:163
10
范晓.
复动“V得”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57-74.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
2
1
匡鹏飞.
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几个问题[J]
.语文研究,2015(4):50-54.
被引量:3
2
辛永芬,马惠玲.
动宾组合带时量成分的三种句式及其相关教学建议[J]
.对外汉语研究,2022(1):12-2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卢军羽,汪国萍.
评价构式视角下的汉语时量准定语句式研究[J]
.外国语言文学,2020,37(1):19-32.
被引量:1
2
尤越.
太原方言动词后时量成分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及结构情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97-102.
3
税昌锡.
动词后时量成分的句法多功能性探究[J]
.汉语学习,2022(4):24-34.
1
程兰芹.
英汉语主语小句中的PRO的分布和所指[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84-86.
被引量:1
2
马玉凤.
“空语类”与“省略”之不同[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5):135-137.
3
牛小红.
近代汉语三身及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112-115.
被引量:1
4
刘悦明,李勇忠.
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的语义所指对比分析[J]
.外语与翻译,2010,17(1):28-33.
被引量:1
5
李菡.
汉语中语句歧解的语义所指分类探析[J]
.艺术科技,2014,27(10):92-92.
6
张百领.
从“走向胜利"的语义语用说起[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6):32-33.
7
薛宏武.
“有所”的语法化及其表量功能的形成[J]
.古汉语研究,2009(3):27-30.
被引量:5
8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
.中国语文,1998(2):93-102.
被引量:115
9
方蕊.
十年来我国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今日中国论坛,2013(9S):209-210.
被引量:3
10
张璐.
致使义“得”与致使性“得”字补语句[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3):1-10.
被引量:2
作家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