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民社会视域中微博传播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微博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特点是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者的心理情绪化、传播速度超快速,广覆盖等,这样一种传播形式,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具有一种悖论性质的影响。一方面,微博传播有利于培养公民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微博传播需要传播者的责任意识、理性意识、普遍的社会价值意识等;另一方面,微博传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又存在着淡化传播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张扬传播者的个体价值意识的可能。因此,在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微博传播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传播者,受众都需要确立相应的伦理观念,包括责任伦理、理性要求、诚实守信等等。
作者 陈伟宏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9,共4页 Studies in Ethic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媒介技术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09YJC71001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杨思洛,陈能华.论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4):68-71. 被引量:7
  • 2沈阳,田晨耕,李舒晨,刘世超.闲言碎语中的宏大信息流:微博研究[EB/OL].http://www.epuber.com/?p=4418.2009-07-16.
  •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2258870d2105.html,2009-04-26.
  • 4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EB/OL].http://www.slideshare.net/meiti6/ss-5266361,2010-09-09.
  • 5薛巍.止于肤浅.三联生活周刊,2010,(54).
  •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 7马歇尔·麦克卢汉[加]著,周宪、许钧主编.《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3页,第385页,第104页,第46页,第250页.
  • 8石鸣.《互联网时代独处能力正在消失》,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8-20.
  • 9马克斯·H·布瓦索[英].《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 10穆荣均.Blog and Micro-blogging[EB/OL].http://dev.fan-fou.com/wp-content/uploads/2007/09/miembloggingpdf,2008-06-19.

共引文献209

同被引文献135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